《蝶恋花·苦恨重帘消息阻》

时间: 2025-01-18 22:29:59

苦恨重帘消息阻。

十二阑干,曲曲迷尘雾。

几日青禽频寄语,镜中颜色浑非故。

  别後关河秋又暮。

枕障熏炉,都是相思处。

归梦欲随明月去,高楼夜夜风兼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蝶恋花·苦恨重帘消息阻
作者:沈祖棻 〔现代〕
苦恨重帘消息阻。
十二阑干,曲曲迷尘雾。
几日青禽频寄语,
镜中颜色浑非故。
别后关河秋又暮。
枕障熏炉,都是相思处。
归梦欲随明月去,
高楼夜夜风兼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对思念的苦恨,重重的帘子阻挡了消息的传递。十二道栏杆,曲曲折折迷雾朦胧。已经好几天,青鸟频繁寄来消息,但我镜中的容颜已不是从前的模样。分离后关河的秋天又到了傍晚。枕边的香炉,都是思念的所在。归来的梦想要随明月而去,高楼之上,夜里风雨交加。

注释:

  • 苦恨:痛苦而恨怨,表达了内心的苦闷和对爱情的追忆。
  • 重帘:厚重的帘子,象征着隔离与阻碍。
  • 青禽:青鸟,古代传说中寄信的鸟类,代表消息的传递。
  • 镜中颜色:指自身的容貌,寓意因思念而变得憔悴。
  • 关河:指离别后横亘的河流,象征着距离与阻隔。
  • 枕障:枕头旁的香炉,暗示着思念的气息。
  • 归梦:想象中回归的梦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祖棻(1897-1970),字子华,号梅天,江苏无锡人。沈祖棻是现代著名的词人,他的作品多受唐宋词的影响,风格清新婉约,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沈祖棻的晚年,正值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诗人对爱情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无奈交织在一起,通过细腻的词句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歌鉴赏:

沈祖棻的《蝶恋花·苦恨重帘消息阻》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展现了深厚的思念之情。整首词以重帘阻隔、青禽寄语等意象,构建出一种隔离感,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无法言说的爱情。开头的“苦恨重帘消息阻”将读者引入一种悲伤的氛围,重重的帘子象征着现实的阻隔和内心的孤独。

接下来的“十二阑干,曲曲迷尘雾”更加渲染了迷离的情感,栏杆的数量与形状暗示着复杂的思绪和缠绵的情感。随着时间的推移,青鸟虽频频寄来消息,但“镜中颜色浑非故”,这句道出了思念的苦涩,容颜的改变往往是时间流逝与情感折磨的结果。

中段的描写“别后关河秋又暮”,将季节的变换与思念联系在一起,仿佛大自然也在感叹着离别的痛苦。而“枕障熏炉,都是相思处”则进一步深化了思念的主题,香炉的烟雾弥漫,正如思念无处不在。

最后,诗人以“归梦欲随明月去”结束,展现了对未来的向往与无奈。明月象征着团圆的希望,而高楼上的风雨则暗示着现实的无情与困扰。整首词在细腻的描写中传达了强烈的情感,令读者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苦恨重帘消息阻:抒发了因爱而生的苦恼,重重的帘子使得信息无法传递。
    • 十二阑干,曲曲迷尘雾:栏杆的数量与形态象征着纷繁复杂的思绪,迷雾让人感到无助。
    • 几日青禽频寄语:青鸟频频传递消息,显示恋人间的期盼与渴望。
    • 镜中颜色浑非故:思念带来的变化,使得自己的容颜已不如从前。
    • 别后关河秋又暮:描述离别后的孤独与时光流逝。
    • 枕障熏炉,都是相思处:枕边的香炉散发的气息,令人想起相思的痛苦。
    • 归梦欲随明月去:渴望与爱人团聚的美好愿望。
    • 高楼夜夜风兼雨:高楼上的孤独与无奈,风雨交加象征着内心的波澜。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重帘”比喻阻隔。
    • 拟人:青鸟被赋予了寄语的功能。
    • 对仗:如“曲曲迷尘雾”与“归梦欲随明月去”,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词集中表达了对爱情深切的思念与无奈,传递了孤独与渴望团聚的情感。

意象分析:

  • 重帘:象征障碍与隔离。
  • 青禽:寄托思念与希望。
  • 镜中颜色:反映内心的变化与哀伤。
  • 关河:代表距离与分离。
  • 明月:象征团圆的愿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沈祖棻
    C. 苏轼

  2. “苦恨重帘消息阻”中的“重帘”象征什么? A. 美好回忆
    B. 隔离与阻碍
    C. 自由与希望

  3. 诗中提到的“青禽”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类
    B. 寄信的象征
    C. 思念的象征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对比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思念,但她的词更为细腻和柔情。而沈祖棻的这首词则更具哀伤与无奈,情感更加浓烈。

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诗词大成》
  • 《词海拾贝:古典词坛的当代继承与发展》
  • 《沈祖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