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慢·识破尘寰》
时间: 2024-12-31 16:34: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苏武慢·识破尘寰 冯尊师 〔元代〕
识破尘寰,樊笼跳出,飘荡幸无拘束。
萍踪自在,雅操孤高,还若野云麋鹿。
遇坎乘流,混俗和光,知止有何荣辱。
恣陶陶海上人间,不管岁华催促。
从此后笔砚生尘,蝇蜗绝念,安分翠微云屋。
般般放下,事事都休,静对小轩梅竹。
一味疏慵,万古淳风,便是真常清福。
任群情昼夜,世路奔波,竞争蛮触。
白话文翻译
识破人世间的纷扰,挣脱束缚,飘荡在外无人拘束。
漂泊的足迹自由自在,清雅的操守高洁孤傲,犹如野外的云朵和麋鹿。
遇到坎坷时随波逐流,与世俗和谐共处,知道知足常乐又何必在意荣辱呢?
在海上人间尽情陶醉,不必在乎岁月的催促。
从今往后笔墨沾满尘埃,蝇虫和蜗牛都不再念想,安分守己于翠微的云屋。
一切都放下,所有的事情都休息,静静对待小轩中的梅竹。
一味的懒散,万古的纯净风气,这便是真正的常乐与清福。
不管世间的纷争,白天黑夜的奔波,竞争的艰辛。
注释
字词注释:
- 樊笼:指束缚自己的牢笼。
- 萍踪:比喻漂浮不定的人生轨迹。
- 雅操:高洁的操守。
- 坎:坎坷,艰难的境遇。
- 和光:与世俗和谐相处。
- 蝇蜗:比喻无用之事。
- 翠微:形容青翠的山色或云雾。
典故解析:
- 野云麋鹿:借用自然界的意象,象征自由与高洁,传达一种洒脱的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尊师,元代词人,作品多表现哲理思考和人生态度。其词风常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的思辨。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元代,背景是社会动荡和人们对自由的向往,表达了词人对尘世纷扰的超脱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苏武慢·识破尘寰》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诗人通过描绘自由的生活状态,表现出对自我内心世界的追求。词中开头提到“识破尘寰”,即表明了词人已看透世俗的纷扰,选择了逃离这些束缚,追求一种自在的生活。接着以“萍踪自在”与“雅操孤高”描绘了词人追求自由与高洁的心态,反映出一种高远的理想。
在“遇坎乘流,混俗和光”之句中,词人强调了面对生活的坎坷时应有的豁达态度。无论是何种荣辱,选择随遇而安,方能找到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后半部分中提到“从此后笔砚生尘”,则是对世俗喧嚣的彻底放下,选择一种安静的生活方式,吟咏梅竹,享受生活的清幽与简朴。
整首词的语言流畅,意象新颖,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氛围,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识破尘寰,樊笼跳出:看透世间的纷扰,摆脱束缚。
- 飘荡幸无拘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 萍踪自在,雅操孤高:漂泊无定而内心高洁。
- 还若野云麋鹿:犹如自然中自由的云和鹿。
- 遇坎乘流,混俗和光:遇到困难时随风而行,融入世俗。
- 知止有何荣辱:懂得知足常乐,又何必在意荣辱。
- 恣陶陶海上人间:在广阔的生活中尽情享受。
- 不管岁华催促:不在乎时间的流逝。
- 从此后笔砚生尘:从此不再追求名利。
- 蝇蜗绝念,安分翠微云屋:放下无谓的执念,安静于自然。
- 般般放下,事事都休:一切都放下,所有事情都放下。
- 静对小轩梅竹:静静地面对小房间的梅竹。
- 一味疏慵,万古淳风:只求一种懒散的生活,追求千古的清风。
- 便是真常清福:这才是真正的清福。
- 任群情昼夜,世路奔波:不管世俗的纷争与奔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比作自由的漂流。
- 拟人: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强意境。
- 对仗:词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与对自然的向往,反映了诗人追求自由、宁静与高洁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象征自由与无拘束。
- 麋鹿:象征自然与高洁。
- 梅竹:象征清雅与恬静。
- 海:象征广阔与包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词中“樊笼”指的是什么? A) 自由 B) 束缚 C) 朋友 D) 自然
答案:B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萍踪自在,雅操孤高”强调了__的心态。 答案:高洁
-
判断题:这首词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无限留恋。
答案:错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洪基
诗词对比:
- 冯尊师 vs. 苏轼:两者都表现出对自由的向往,但冯尊师更注重内心的宁静,而苏轼则更多地在描绘外界的壮丽场景。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与人生:元代词人的世界》
以上为对《苏武慢·识破尘寰》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能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