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

时间: 2025-01-04 11:57:20

黯黯凄凄草色,狼狼藉藉花枝。

江上烟波天共远,树外云山路更迷。

故人音信稀。

因病纵教废酒,非愁自懒题诗。

芍药荼蘼开渐近,蹴鞠秋千乐有谁。

雨僝风僽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破阵子
作者: 梁寅 〔元代〕

黯黯凄凄草色,狼狼藉藉花枝。
江上烟波天共远,树外云山路更迷。
故人音信稀。
因病纵教废酒,非愁自懒题诗。
芍药荼蘼开渐近,蹴鞠秋千乐有谁。
雨僝风僽时。

白话文翻译:

诗中描绘了一幅凄凉的景象,草色暗淡,花枝凌乱。江面烟波浩渺,与天际遥相呼应,树外的云山道路更加迷离。与故人的音信变得稀少,因病而不能饮酒,非因愁苦而懒于写诗。芍药和荼蘼花渐渐开放,玩蹴鞠与秋千的乐趣又有谁能共享呢?此时正值雨风交加之际。

注释:

  • 黯黯:形容颜色暗淡、凄凉。
  • 凄凄:形容悲凉、凄凉的情感。
  • 狼藉:形容花枝乱散、杂乱无章。
  • 音信稀:指与故人联系少,消息不多。
  • 因病纵教废酒:因身体不好,即使想喝酒也不能。
  • 蹴鞠:一种古代球类游戏,类似于现代足球。
  • 荼蘼:一种花,象征着春天的结束和夏天的来临。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蹴鞠"和"秋千"是古代常见的游乐活动,表现了诗人对往日欢乐时光的怀念。而"芍药"和"荼蘼"作为花卉,常用来象征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反映出诗人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梁寅,元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作品多以抒情和写景为主,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作者晚年,诗人因病而感到身体虚弱,且与故人的联系愈发稀少,心中难免感到孤独和凄凉。诗中的描绘,正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

诗歌鉴赏:

这首《破阵子》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开篇以“黯黯凄凄草色”引入,便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草色的暗淡仿佛是诗人心情的写照。接着,诗人以“江上烟波天共远,树外云山路更迷”描绘了一幅空旷而又迷离的自然景象,显示出诗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助。通过对故人音信稀少的感慨,诗人表达了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尤其是在疾病的折磨下,诗人更显得无力与无奈。

“因病纵教废酒,非愁自懒题诗”的句子中,诗人对饮酒的渴望与身体的无力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他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最后,以“芍药荼蘼开渐近”结尾,既是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也是对生活乐趣的追忆,诗人在困境中依然渴望生的乐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黯黯凄凄草色:草色黯淡凄凉,传达出一种凄清的情感。
    2. 狼狼藉藉花枝:花枝散乱,象征着生活的无序与混乱。
    3. 江上烟波天共远:江面烟波与天际遥远,表现一种孤独的辽阔感。
    4. 树外云山路更迷:树外的山路更显得迷茫,暗示着前途的不确定性。
    5. 故人音信稀:与故人联系稀少,突出孤独感。
    6. 因病纵教废酒:因病不能饮酒,表达了无奈与无力。
    7. 非愁自懒题诗:不是因为愁苦而懒于写诗,而是身体原因。
    8. 芍药荼蘼开渐近:花儿渐渐开放,暗示着生命的继续与美好。
    9. 蹴鞠秋千乐有谁:昔日的快乐时光似乎无人共享,反映出孤独。
    10. 雨僝风僽时:描绘了当时恶劣的天气,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凄凉。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内心情感。
    • 对仗:运用工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的情感,营造氛围。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对过去欢乐时光的怀念,以及在病痛中对孤独的深刻体验。

意象分析:

  • 草色:象征生命的衰败与凋零。
  • 花枝:代表往昔的美好与现在的失落。
  • 江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故人:代表失去的友情与情感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黯黯凄凄草色”的意思是? A. 草色明亮
    B. 草色暗淡
    C. 草色鲜艳
    D. 草色繁茂

  2. “因病纵教废酒”的意思是? A. 因为高兴而饮酒
    B. 因为生病而不能饮酒
    C. 因为愁苦而饮酒
    D. 因为忙碌而饮酒

  3. 诗中提到的“蹴鞠”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花
    C. 一种游戏
    D. 一种饮品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反映孤独与对友人的思念。
  • 《春望》(杜甫)— 描绘战乱中的忧国之情。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破阵子》都表现了对故人的思念与孤独,但李白的笔调更加忧伤,而梁寅则更显得无奈与沉思。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
  • 《元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