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七旬相近》
时间: 2025-01-19 17:54: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蓦山溪·七旬相近
作者:刘处玄 〔元代〕
七旬相近,正好忘尘世。
世梦几时休,道德修胜争薄利。
恩山爱海,火院镇烧身,
闻身健,觅清凉,一任迷人毁。
闲看三教,造化明周易。
达理妙通天,四相泯无忧无喜。
洞天高卧,自在炼真丹,
他年去,上青霄,始现无为异。
白话文翻译
七十岁将近,正是忘却尘世纷扰的好时机。
世间的梦何时才能结束?追求道德修养却争着获取微薄的利益。
恩情如山,爱意如海,火焰般的烦恼烧灼着身心,
听说身体健康,寻求清凉的境界,任凭迷人的诱惑毁坏自己。
闲暇时观看三教的教义,观察自然的变化与周易的奥妙。
理解道理通达天理,四种相对的事物消失,心中无忧无喜。
在洞天高卧,悠然自得地炼制真丹,
等到未来的某一天,飞升到青霄之上,才会显现无为的不同。
注释
- 七旬:七十岁,古代的一个年龄阶段,象征老年。
- 忘尘世:忘却世俗的纷扰与烦恼。
- 道德修胜争薄利:追求道德修养却与人争夺微薄的利益,表现出对世俗的批判。
- 恩山爱海:形容情感深厚,如山如海。
- 火院镇烧身:形容烦恼如火般烧灼自己。
- 三教:指儒教、道教和佛教。
- 造化:自然的变化,宇宙的法则。
- 洞天高卧:指隐居于高处,享受清静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处玄,元代诗人,以道教思想为核心,作品多反映他对人生、宇宙的思考,追求超然物外的境界。他的诗歌风格清新、率真,注重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
创作背景
《蓦山溪·七旬相近》写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风气浮躁的时期。诗人通过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对世俗生活的批判和对道教思想的向往,展现了他追求清静、超脱的志向。
诗歌鉴赏
这首《蓦山溪·七旬相近》以“七旬”为起点,揭示了年长者对人生的反思与沉淀。诗中反复提到“忘尘世”,表明诗人渴望超脱于世俗的纷扰,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通过对世梦、道德、恩情等的探讨,展示了对人性与社会的深刻洞察。
诗中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物欲横流、争利的现状与道德修养的矛盾,使人感受到世俗生活的沉重与道德追求的轻盈。在“闲看三教,造化明周易”中,诗人寻求宇宙的真理与智慧,表明对传统文化的敬重与思考。后半部分提及“洞天高卧,自在炼真丹”,则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反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全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既有哲理的深邃,又有情感的真挚,最终引导读者走向一种超脱的境界,感受道教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七旬相近,正好忘尘世:诗人自述年近七十,正是忘却世俗的最佳时机。
- 世梦几时休,道德修胜争薄利:世间的梦何时能结束呢?追求道德却争夺微薄利益,反映出对人性贪婪的批判。
- 恩山爱海,火院镇烧身:情感如山如海,火灾般的烦恼却在烧灼自己,表现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 闻身健,觅清凉,一任迷人毁:听说身体健康,寻求清凉的心境,任凭迷人的诱惑来毁坏自己,反映出对外界诱惑的无奈。
- 闲看三教,造化明周易:闲暇时观看三教的教义,领悟自然的变化与周易的深奥。
- 达理妙通天,四相泯无忧无喜:理解道理通达天理,四种相对的事物消失,心中无忧无喜,体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 洞天高卧,自在炼真丹:在洞天中高卧,悠然自得地炼制真丹,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他年去,上青霄,始现无为异:在未来的某一天,飞升到青霄之上,才会显现出无为的不同状态。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多处对比世俗与道德、贪婪与超脱,突出主题。
- 比喻:如“恩山爱海”,形象地表现情感的深厚。
- 排比:如“无忧无喜”,加强了诗人对超然境界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追求超脱与内心的宁静,通过对世俗争斗的反思,呼唤人们回归自然,寻求道德与智慧的真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七旬:象征老年与智慧的积累。
- 尘世:象征世俗的纷扰与烦恼。
- 恩山爱海:象征深厚的情感。
- 火院:象征内心的烦恼与困扰。
- 三教:象征传统文化的智慧。
- 洞天:象征隐逸与宁静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填空题:诗中提到“七旬相近”,主要表达了诗人对__的思考。
- A. 恩情
- B. 世俗
- C. 人生
- D. 道德
-
选择题:诗中“闲看三教”指的是哪三教?
- A. 儒教、道教、佛教
- B. 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 C. 儒教、基督教、佛教
- D. 道教、儒教、佛教
-
判断题:诗中“洞天高卧,自在炼真丹”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向往。
- A. 正确
- B. 错误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通过对月的描绘,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 《山中杂诗》 (王维):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隐逸生活的乐趣与内心的宁静。
诗词对比
- 《蓦山溪·七旬相近》与《静夜思》:两者都表现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但《蓦山溪》更多关注于超脱与道德修养,而《静夜思》则是对故乡情感的深刻表现。
- 《蓦山溪·七旬相近》与《山中杂诗》:两首诗都歌颂隐逸生活,但《山中杂诗》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而《蓦山溪》则深入探讨人生哲理与道德追求。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刘处玄研究》
- 《古诗词赏析与解读》
- 《道教文化与中国古代诗歌》
以上内容为《蓦山溪·七旬相近》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意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