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堠子辞》

时间: 2025-01-19 18:01:07

堠子个个复个个,十里五里官道课。

行人捷径行,不从官道过。

吁嗟堠旁歧转多,堠子荆棘如铜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堠子个个复个个,十里五里官道课。
行人捷径行,不从官道过。
吁嗟堠旁歧转多,堠子荆棘如铜驼。

白话文翻译:

每个堠子都连着另一个,官道上每十里五里都有检查。
行人都走小路,不愿走官道。
唉,堠子旁边的岔路多得很,堠子的荆棘像铜驼一样坚硬。

注释:

  • 堠子:指小路或小道,通常是乡间的非主要道路。
  • 个个:每一个。
  • 复个个:连着一个个。
  • 官道:指官方修建的道路。
  • 捷径:指走的更快的路。
  • 吁嗟:叹息的声音,表示感叹。
  • 岔转:分岔和转弯。
  • 荆棘:指荆棘丛生的地方,象征艰难和险阻。
  • 铜驼:比喻坚硬难行的道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元代诗人,字景行,号云山,出生于文人家庭,擅长诗词,尤其以幽默风趣而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民间生活及田园风光,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创作背景:

《堠子辞》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堠子的复杂和艰难,反映出社会的变迁和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诗中体现了对乡间小路的思考,隐含了对官道控制的批判。

诗歌鉴赏:

《堠子辞》通过描绘乡间小路的复杂和艰难,映射出社会的现实与人们内心的挣扎。诗的开头,以“堠子个个复个个”引入,便营造了一个复杂的空间感,暗示了小路的交错和迷惘,让人感受到在官道的严密监督下,乡村生活的狭小与无奈。随着“行人捷径行,不从官道过”的描写,可以看出人们对官道的反感及对自由行走的渴望。最后的“堠子荆棘如铜驼”则是对现实的无情揭示,荆棘丛生的道路象征着艰难的生活,铜驼则暗示着行路的困难与不易。

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对民生困苦的同情与对官道管理的嘲讽,诗人通过对比官道与堠子的不同,深入探讨了交通与生活的关系,展现了在社会变迁中人们的无奈与抗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堠子个个复个个:描绘了堠子的数量之多,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
  2. 十里五里官道课:指在官道上有严格的管理和检查,暗示着社会的控制。
  3. 行人捷径行,不从官道过:行人宁愿走小路,反映出对官道的不满,表现出一种对自由与选择的渴望。
  4. 吁嗟堠旁歧转多:感叹堠子旁边的岔路多而复杂,为行人带来困扰。
  5. 堠子荆棘如铜驼:荆棘生长茂盛,行路艰难,象征着生活的困难。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荆棘比作铜驼,形象地表达了道路的艰难。
  • 对仗:诗中对称的句式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堠子和官道的对比,表现了人们在社会压力下的无奈,以及对自由选择的向往,揭示了底层民众的生存困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堠子:象征乡间生活的复杂与艰辛。
  2. 官道:代表社会的规范和控制。
  3. 荆棘:艰难险阻的象征,预示生活的困苦。
  4. 铜驼:象征道路的坚硬与不易,暗示生活的压迫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堠子”最接近的意思是: A. 官道
    B. 小路
    C. 大街

  2. 诗中表达行人对官道的态度是: A. 喜欢走官道
    B. 反感官道
    C. 无所谓

  3. “荆棘如铜驼”中“铜驼”象征: A. 美丽的景色
    B. 行路的难度
    C. 丰富的资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 朱熹的《春日偶成》

诗词对比:

可以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进行对比,探讨两者在描绘自然与人生活上的不同视角。白居易的诗更关注自然的流转与人生的无常,而杨维桢则关注人们在社会现实中的生存状态。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杨维桢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