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母辞》
时间: 2025-01-19 19:01: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诸母漂泗滨,一母眼中识穷人。 盘有馀馂及汝王孙,竟我漂食踰兼旬。 王孙封王,报母以千金。 丈夫养贤,不如漂仁。 又岂知钟室妒妇杀功臣,过客酹墓千千春。
白话文翻译:
许多母亲在泗水边漂泊,唯有一位母亲在眼中能识别贫困之人。 盘中有剩余的美食,仅供你王孙享用,结果我漂泊者的食物却超过了十天。 王孙被封为王,回报母亲以千金之财。 男人养活贤良之人,岂能比得上母亲的仁爱。 又怎能知道钟室的妒妻杀了功臣,路过者在坟前祭奠千千春秋。
注释:
- 漂:漂泊,指无家可归。
- 泗滨:指泗水的岸边。
- 王孙:王的孙子,指贵族子弟。
- 馂:指美味的食物。
- 竟:竟然,表示意外。
- 养贤:养活贤者,指丈夫的责任。
- 钟室:指钟氏的妒妻,典故出自《史记》。
- 酹墓:祭奠亡者,洒酒于墓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元代诗人,以诗歌、散文闻名。他的作品常常关注社会现实,表现出对弱者的同情与对不公的批判,风格多变而深刻。
创作背景:
《漂母辞》是杨维桢对社会底层母亲的深切描写,反映了元代社会的动荡与贫富差距,旨在唤起人们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与同情。
诗歌鉴赏:
《漂母辞》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漂母的艰辛与伟大,诗中通过对比王孙的富贵与漂母的贫困,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开头几句勾勒出母亲的形象,表现出她的无私与悲惨。尤其是“竟我漂食踰兼旬”一句,展现了漂泊者的艰难生存状况,令人心痛。而后,诗人将目光转向了王孙,虽得千金,却未必能体会母亲的苦心,强调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最后,提到妒妇杀功臣,借古讽今,暗示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复杂。整首诗流露出对母亲深沉的敬意,同时也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意蕴丰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诸母漂泗滨:多位母亲在泗水边漂泊,展现了社会的困境。
- 一母眼中识穷人:只有一位母亲能认出贫苦的人,突显她的敏感与同情。
- 盘有馀馂及汝王孙:食物虽多,却只供王孙享用,反映了贫富分化。
- 竟我漂食踰兼旬:漂泊者的食物匮乏,令人同情。
- 王孙封王,报母以千金:王孙虽富,却无法真正回报母亲的养育。
- 丈夫养贤,不如漂仁:强调母爱的无私,超越了物质的回报。
- 又岂知钟室妒妇杀功臣:借古讽今,揭示社会阴暗面,表现对权力的讽刺。
- 过客酹墓千千春:最后表达对逝去者的悼念,强调历史的无情与人心的淡薄。
修辞手法:
- 对比:王孙的富贵与漂母的贫苦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社会悲剧感。
- 典故:引用钟室妒妇的故事,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漂母与王孙的对比,表达了对母爱的敬意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控诉,强调了仁爱与物质回报之间的矛盾,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社会的残酷。
意象分析:
- 漂母:象征无私与牺牲的母亲形象。
- 泗滨:代表漂泊无依的社会底层。
- 王孙:象征权贵和富裕阶层。
- 千金:物质财富的象征,却与亲情相对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王孙”指的是谁? A. 王的儿子
B. 王的孙子
C. 王的侄子
D. 无法确定 -
诗中提到的“漂母”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富裕
B. 母爱与苦难
C. 社会地位
D. 战争 -
诗中的“钟室妒妇”是用来比喻什么? A. 母亲的伟大
B. 夫妻关系
C. 社会的阴暗
D. 物质的富裕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白居易的《卖炭翁》
诗词对比: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样关注底层民众的困境,表现出对社会的深切同情与对人性的思考。
- 《卖炭翁》:通过卖炭翁的辛苦生活,展现了社会的不公与人性的温暖。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杨维桢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