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赠阆州扬宣抚》
时间: 2025-01-01 14:31: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问高城铁,缘底事净妖氛。道霜落长安,元令,万骑云屯。人人知自有用,望金汤直上撼乾坤。海陆鲸掀舞,秋风怒卷孤豚。将军。却恐炽灾熏。玉石到俱焚。便立马城头,扶伤病,不侈奇动。区区莹蜂螳臂,算从今都合平吞。一片旌旗闲暇,梦魂常绕门。
白话文翻译:
问高城的铁壁,何以能净化妖魔的气氛?听说霜降在长安,元朝的号令,万骑如云汇聚。人人都知道自己有用,向金汤求援,直欲撼动乾坤。海陆之间鲸鱼翻腾,秋风怒卷孤豚。将军啊,我却怕这炽热的灾火会熏染一切。玉石到头来都要焚毁。于是我在城头立马,扶助伤病之人,不奢侈于奇特的举动。微不足道的昆虫又能如何,从今往后都能一并吞下。这样旌旗飘扬的闲暇,梦魂常常徘徊在门前。
注释:
- 高城铁:高大的城墙,象征防御。
- 净妖氛:净化妖邪的气氛。
- 霜落长安:指北方的寒霜降临,暗示战乱与动荡。
- 金汤:指金城汤池,象征国都的安全。
- 海陆鲸掀舞:比喻海陆之间的动荡,鲸和豚象征着巨大的力量。
- 炽灾熏:指火灾的危害。
- 莹蜂螳臂:形容微小的力量却想要改变局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魏初,元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作品多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关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元代,正值国家动荡、战争频繁的时期,作者通过描写战争带来的灾难,表达对和平的渴望和对人们命运的关心。
诗歌鉴赏:
《木兰花慢 赠阆州扬宣抚》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战争气息的诗作。诗中通过问高城的铁壁,反映出诗人对于国家安全和民众安宁的关心。霜落长安,暗示着北方的寒冷与动荡,而“万骑云屯”则展现了军队的集结,预示着即将来临的战事。诗人不仅仅在描绘战斗的场景,也表现了对人们命运的深切关怀。
“人人知自有用,望金汤直上撼乾坤”,这句展现了民众对国家强盛的期望,表达出一种团结一致、共同捍卫家园的勇气。而“海陆鲸掀舞,秋风怒卷孤豚”,则利用夸张的意象描绘了战争带来的浩劫,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力感。后面的“扶伤病,不侈奇动”,表达了对战后重建的呼唤。
整首诗在情感上表现出一种忧愁与坚定的交织,诗人虽然对未来充满不安,却依然希望能在动荡中找到一丝和平的曙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问高城铁,缘底事净妖氛:开头以问句引入,提出对国家防御的思考。
- 道霜落长安,元令,万骑云屯:描绘了北方寒霜降临时长安的动荡状态。
- 人人知自有用,望金汤直上撼乾坤:民众渴望国家强大,盼望能改变现状。
- 海陆鲸掀舞,秋风怒卷孤豚:战争的动荡,形象而生动。
- 将军。却恐炽灾熏:对战争后果的忧虑。
- 玉石到俱焚:象征着无辜者也难逃厄运。
- 便立马城头,扶伤病,不侈奇动:展现出一种关怀精神与对重建的渴望。
- 区区莹蜂螳臂,算从今都合平吞:自谦之词,表明微小力量也能改变现状。
- 一片旌旗闲暇,梦魂常绕门:反映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例如,"海陆鲸掀舞"和"秋风怒卷孤豚"采用了生动的意象,增强了战争的紧迫感。
意象分析:
- 高城铁:象征坚固的防御。
- 霜:代表寒冷与战乱的象征。
- 金汤:象征着国家的安全与繁荣。
- 鲸与豚:象征战争的巨大力量与毁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高城铁”象征什么?
- A. 城墙的坚固
- B. 战争的残酷
- C. 大自然的力量
- 答案:A
-
“人人知自有用”中的“用”是指什么?
- A. 个人价值
- B. 战争武器
- C. 经济利益
- 答案:A
-
诗中提到的“炽灾熏”主要指什么?
- A. 自然灾害
- B. 战争带来的火灾
- C. 战后的重建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现出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关心。
- 杜甫的《春望》:反映出战乱带来的痛苦与对和平的渴望。
诗词对比:
- 魏初的《木兰花慢》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反映了战乱对民众生活的影响,但魏初更多地表现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而杜甫则更侧重于个人的苦难与对故国的怀念。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选》:对元代诗歌的整体风格与主题进行分析。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提供古代诗词的鉴赏与解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