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叹九首 其四》
时间: 2025-01-06 14:49: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飘飘兮扬尘。
野寂寞兮无人。
舟何为兮山阿,
车何为兮水滨。
北望楚兮东望秦。
倒江河兮乱星辰。
天门窈窕兮重九闉。
愿有言兮远莫陈。
虎豹颬颬兮为喜为瞋。
横流涕兮瞻苍旻。
心冯噫兮不能伸。
麋有角兮龙有鳞。
空山寂寥兮吾谁与邻。
白话文翻译
风轻轻地吹起了尘土,
大野原显得异常寂静,周围无一人。
船在山边何所依?
车在水边又有何用?
我向北望去是楚地,向东望去是秦地。
江河倾斜,星辰也为之混乱。
天门深邃而美丽,九月重阳的日子又来临。
但愿有人能说说心里话,远别于世俗之陈词滥调。
虎豹在林中咆哮,或喜或怒。
我泪流满面,仰望苍天。
心中郁结难以言说。
麋鹿有角,龙有鳞,
空山寂寥,我又能与谁为邻?
注释
- 风飘飘兮扬尘:描绘了风起尘扬的景象。
- 野寂寞兮无人:广阔的野外显得孤寂,周围没有人。
- 舟何为兮山阿,车何为兮水滨:船在山边有何用,车在水边又能做什么?
- 北望楚兮东望秦:向北看是楚国,向东看是秦国,表现了地理的辽阔。
- 倒江河兮乱星辰:江河倾斜,星辰混乱,象征着自然的失序。
- 天门窈窕兮重九闉:天门的美丽与重阳节的来临。
- 虎豹颬颬兮为喜为瞋:虎豹的吼叫,或喜或怒,表达自然的情绪。
- 心冯噫兮不能伸:心中郁结难以发泄,表达内心的压抑。
- 空山寂寥兮吾谁与邻:空山的寂静,孤独无依的感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号梦符,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刘基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社会的关注而著称,特别是在元末动荡的历史背景下,他的诗作展现了对人生、自然、政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末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时期,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生的感慨。诗中描绘的辽阔自然与内心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表达出一种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九叹九首 其四》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作,刘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反映出自己内心的孤独、无奈和对时局的忧虑。诗的开头用“风飘飘兮扬尘”引入,轻快的风和扬起的尘土瞬间让人感受到环境的变化与无常。接着,刘基描绘了一个寂寞的野外景象,周围没有人,进一步加强了孤独感。接下来的“舟何为兮山阿,车何为兮水滨”,则是对人类活动的反思,船与车在自然面前显得无所适从。
诗中“北望楚兮东望秦”一语,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追溯和对未来的迷茫,反映了大时代变迁给个人带来的困惑与无奈。尤其是“天门窈窕兮重九闉”,更是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结合在一起,表达出一种对时光的感慨。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也极为丰富,虎豹的吼叫象征着自然界的生存法则,而“心冯噫兮不能伸”则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压抑与无奈。最后一句“空山寂寥兮吾谁与邻”,更是将孤独推向了极致,使得整首诗在意境上达到了高峰。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风飘飘兮扬尘:风轻轻吹起尘土,营造出一种动态的画面。
- 野寂寞兮无人:空旷的野外显得孤独,渲染了诗人的孤独感。
- 舟何为兮山阿,车何为兮水滨:反思人类的活动在自然面前的无力感。
- 北望楚兮东望秦:表示对历史与未来的思考,地理与历史的结合。
- 倒江河兮乱星辰:象征混乱的自然,内心的迷茫。
- 天门窈窕兮重九闉:美丽的自然与节日的结合,流露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 愿有言兮远莫陈:希望有人倾诉心声,远离世俗的喧嚣。
- 虎豹颬颬兮为喜为瞋:自然界的生存法则,表现出生命的激烈与多变。
- 横流涕兮瞻苍旻:诗人的泪水与对苍天的仰望,表达了内心的苦闷。
- 心冯噫兮不能伸:内心的郁结,无法表达。
- 麋有角兮龙有鳞:用形象的生物描绘,突出自然的多样性。
- 空山寂寥兮吾谁与邻:最后的孤独感,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情感结合,形成强烈的对比。
- 拟人:虎豹的喜怒表现出自然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很好的对仗工整,增加了韵律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孤独、无奈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动荡、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风:象征着变化与无常。
- 尘:寓意人生的短暂与不堪。
- 舟与车:象征人类活动的无力。
- 虎豹:自然界的生存法则。
- 空山:象征孤独与寂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舟何为兮山阿,车何为兮水滨”表达了什么? a) 对船和车的赞美
b) 对人类活动的无力感
c) 对自然的热爱 -
“空山寂寥兮吾谁与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孤独与寂寞
c) 愤怒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相比,刘基的《九叹九首 其四》更侧重于自然与内心的孤独,而杜甫则更多表达对亲情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两者在情感的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环境对诗人内心的影响。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基诗文选注》
- 《古诗词名篇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