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载酒扁舟稳,平湖绮绣乡。
半竿残月暮,十里晚风香。
桂楫分云锦,荷杯吸露浆。
浩歌明月底,惊起宿鸳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美丽的湖面上划船饮酒的情景。小船稳稳地行驶在平静的湖面,湖水如同绣品般美丽。黄昏时,残月高挂,晚风带着阵阵清香吹来。划船的桨划破了云彩,船上的杯子则盛满了露水的甘甜。船上有人高歌,明亮的月光下,惊醒了水面上栖息的鸳鸯。
注释:
- 载酒:指的是携带酒水,享受饮酒的乐趣。
- 扁舟:小船,形状扁平,适合在湖面上行驶。
- 绮绣乡:形容湖面如绣品般美丽,乡指的是风景如画的地方。
- 残月:即将消失的月亮,描绘黄昏的景象。
- 桂楫:指用桂木制成的桨,象征高雅。
- 荷杯:装满荷露的杯子,意指饮酒的情景。
- 浩歌:高亢的歌声,表达欢愉的心情。
- 宿鸳鸯:指在水面上栖息的鸳鸯,象征爱情和和谐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弘范是元代著名的诗人,其作品多描绘山水、田园风光,擅长用细腻的笔触刻画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莲湖泛舟》创作于元代,表现出当时文人对自然美的向往与对闲适生活的追求。诗中描写的湖泊景色和饮酒泛舟的情趣,反映了文人生活的闲适与雅致。
诗歌鉴赏:
《莲湖泛舟》是一首描绘自然美与人文情感相结合的诗作。诗中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示了湖面宁静而美丽的景色,诗人乘舟而行,载酒而歌,展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愉悦心情。首句“载酒扁舟稳”,即传达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仿佛可以感受到微风拂面,湖水轻柔荡漾的情景。
接下来的“平湖绮绣乡”,则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将湖面比作绣品,生动地描绘出湖水的美丽。而“半竿残月暮”,将时间设定在黄昏,月亮的残影更增添了一种淡淡的惆怅与优雅。随后“十里晚风香”中的晚风则带来一丝清新,令人心旷神怡。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桂楫分云锦”,展现了划桨时水波荡漾的美丽景象,仿佛在撕开夜幕中的锦缎,增添了动感。“荷杯吸露浆”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饮酒的惬意,仿佛能闻到那甘甜的露水。
最后,诗中的“浩歌明月底”更是将整个情景推向高潮,高歌在明亮的月光下,显得无比畅快,随之而来的“惊起宿鸳鸯”则让这幅画面生动而富有情感,仿佛在告诉我们,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载酒扁舟稳:诗人乘着小船,携带酒水,船行稳当,传达出一种轻松自在的感觉。
- 平湖绮绣乡:平静的湖面如绣品般美丽,景色宜人。
- 半竿残月暮:黄昏时分,月亮快要落下,增添了诗的意境。
- 十里晚风香:晚风轻拂,带来阵阵香气,令人神清气爽。
- 桂楫分云锦:桂木桨划动,水面荡起涟漪,仿佛在撕开夜空的美丽。
- 荷杯吸露浆:用荷叶制成的杯子,吸取露水,体现出自然的纯净与惬意。
- 浩歌明月底:在明亮的月光下高歌,表达出诗人的豪情。
- 惊起宿鸳鸯:高歌声惊醒了水中的鸳鸯,象征着爱情的美好与生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湖面比作“绮绣乡”,形象地描绘出美丽的景象。
- 拟人:用“惊起宿鸳鸯”表现鸳鸯的生动与情感,增强了诗的趣味。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节奏感强,富有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与悠然自得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扁舟:象征自由与轻松的生活。
- 残月: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晚风:带来舒适与宁静,象征和谐的自然环境。
- 鸳鸯:象征爱情与美好,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扁舟”指的是什么? A. 大船
B. 小船
C. 帆船
D. 货船 -
“桂楫分云锦”中的“桂楫”指的是用什么材质做的桨? A. 橡木
B. 桃木
C. 桂木
D. 榉木 -
诗中提到的“宿鸳鸯”是指: A. 一种鸟
B. 一对情侣
C. 一种花
D. 一种鱼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描写月夜,但更侧重于思乡之情。
- 《月夜忆舍弟》:描绘了深夜思念亲人的情感,情感更加沉重。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