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兰咏》

时间: 2025-01-04 06:59:42

光风吹香洗游尘,兰花隐芳莸笑人。

翠露沉沉玉环冷,忘言坐视空山春。

几回清梦度荆楚,欲问三闾杳无所。

空将幽意寄离骚,暮云凄堕湘皋雨。

古怀潇洒千余年,忠义漫作虚语传。

人间蜂蝶何翩翩?

抚卷对花空自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光风吹香洗游尘,兰花隐芳莸笑人。
翠露沉沉玉环冷,忘言坐视空山春。
几回清梦度荆楚,欲问三闾杳无所。
空将幽意寄离骚,暮云凄堕湘皋雨。
古怀潇洒千余年,忠义漫作虚语传。
人间蜂蝶何翩翩?抚卷对花空自怜。

白话文翻译:

清风轻轻吹来,香气洗去尘世的烦恼,兰花的幽香隐隐而出,令那莸草也似乎在对人微笑。
清晨的露水沉重而冷,像玉环一般,坐在空旷的山中,心无所语,静静观看春天的景色。
几次在梦中游历荆楚,想要询问三闾大夫的去向,却找不到他的踪迹。
我将这幽闷的情感寄托于《离骚》之中,傍晚的云朵在湘水岸边凄然飘落,雨水纷纷而至。
古老的情怀已经潇洒了千年,而忠义的言辞只是空洞的传说。
人间的蜂蝶为何如此翩翩起舞?我对着花卷,徒然自怜。

注释:

  1. 游尘:指的是尘世的烦恼和世俗的浮华。
  2. :指一种草,常用来比喻普通、平凡的事物。
  3. 翠露:清晨的露水,象征清新和纯净。
  4. 三闾:指的是屈原,因其在《离骚》中多次提及的地方。
  5. 离骚:屈原的长篇抒情诗,表达了诗人的忧国忧民情怀。
  6. 湘皋:指湘江边的草地,常用作诗词中描写愁苦的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冕,元代诗人,以其清新的诗风和深邃的思想而著称。他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崇尚自然,擅长山水诗与咏物诗。

创作背景:

《幽兰咏》作于王冕隐居之时,诗人对兰花的咏叹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世事的思考和对人生哲理的追寻。

诗歌鉴赏:

《幽兰咏》以兰花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对人生哲理的深思。诗开篇即以“光风吹香洗游尘”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清新的意境之中,兰花的香气仿佛洗净了世俗的尘埃,给人一种身心放松的感觉。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描绘清晨的露水与空山春景,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在“几回清梦度荆楚,欲问三闾杳无所”中,诗人不仅提到了屈原,还引入了自己的思考,展示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敬仰。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空将幽意寄离骚”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与对忠义的反思,显示出一种对人世纷扰的无奈与失落。

整首诗在语言上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王冕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光风吹香洗游尘:清风吹来,香气四溢,洗净了世俗的烦恼。
  2. 兰花隐芳莸笑人:兰花的幽香隐隐传来,莸草似乎也在微笑。
  3. 翠露沉沉玉环冷:清晨的露水沉重而寒冷,像玉环一样清冷。
  4. 忘言坐视空山春:静坐无言,静静地观看空旷山中的春景。
  5. 几回清梦度荆楚:几次在梦中游历荆楚大地。
  6. 欲问三闾杳无所:想问屈原的去向,却无从得知。
  7. 空将幽意寄离骚:将这幽闷的情感寄托于《离骚》中。
  8. 暮云凄堕湘皋雨:黄昏的云彩凄凉地飘落在湘江边,细雨纷纷。
  9. 古怀潇洒千余年:对古老情怀的追思已经潇洒了千年。
  10. 忠义漫作虚语传:忠义的言辞只是空洞的传说。
  11. 人间蜂蝶何翩翩:人间的蜂蝶为何如此翩翩起舞?
  12. 抚卷对花空自怜:面对花卷,徒然感到自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翠露沉沉玉环冷”,用玉环比喻露水的冷。
  • 对仗:整首诗在意象的对称上有明显的对仗。
  • 拟人:如“莸笑人”,将草拟人化,增加生动感。

主题思想:

《幽兰咏》通过描写兰花的幽香与自然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一种宁静、清新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兰花:象征高洁与优雅。
  2. 清风:代表自然的纯净与和谐。
  3. 露水:象征纯洁与清新。
  4. 空山:代表宁静与悠远。
  5. 蜂蝶:象征生命的自由与活力。
  6. 云雨:代表人生的变幻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王冕的《幽兰咏》主要描写了哪种植物?

    • A. 玫瑰
    • B. 兰花
    • C. 菊花
    • D. 桃花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几回清梦度荆楚”指的是____。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三闾”指的是屈原的故乡。 (对/错)

答案:

  1. B. 兰花
  2. 荆楚大地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王冕的《幽兰咏》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哲理的思考,但王冕的作品更为细腻,情感更为深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王冕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