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杜鹃
张衡
猛为春归苦口嘶,
桐花满地绿荫齐。
自从康节先生后,
孤汝天津故意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春天的到来让人感到惋惜,杜鹃鸟在这时痛苦地叫着。地面上满是桐花,绿荫如盖。从康节(即王粲)之后,你(杜鹃)在天津故意鸣叫,是多么的孤独啊。
注释:
- 猛:突然、强烈的意思。
- 春归:春天的到来。
- 苦口嘶:痛苦地鸣叫。
- 桐花:指的是桐树开的花,象征春天。
- 绿荫齐:指树木茂盛,形成的阴凉。
- 康节:王粲的字,提及他与杜鹃的关联。
- 孤汝:意指孤独的你(杜鹃)。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康节先生”指的是三国时期的诗人王粲,他的作品中也涉及到杜鹃的主题。杜鹃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孤独和哀伤的象征,尤其在春天的鸣叫引发人们对往事的追忆和对故人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衡,字平子,东汉时期的著名文学家、科学家和政治家,以诗词和科学成就著称。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景象与人情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春天时创作,反映了诗人对春日的感怀以及对杜鹃鸟的同情。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相结合,表现出诗人对生命的思考。
诗歌鉴赏:
《杜鹃》这首诗通过对春天到来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生命的感怀。开头“猛为春归苦口嘶”一句,形象地表现了杜鹃鸟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因孤独而发出的悲鸣,暗示了春天并不是单纯的欢乐,而是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接下来的“桐花满地绿荫齐”则以生动的自然景象映衬出杜鹃的孤独,绿色的阴影和满地的桐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仿佛在提醒人们即使春光明媚,内心的孤寂依然难以摆脱。最后提到康节,既是对往昔的追忆,也是对孤独的深刻反思,这种孤独不仅仅是杜鹃的,也是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整首诗在对春天的描绘中,渗透着对生命的感悟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猛为春归苦口嘶”:春天的到来使得杜鹃鸟痛苦地鸣叫,突显了春天的矛盾情感。
- “桐花满地绿荫齐”:描绘出春日的美丽景象,桐花盛开,绿荫成蔽。
- “自从康节先生后”:提及王粲,暗示杜鹃的哀鸣与历史的关联。
- “孤汝天津故意啼”:强调杜鹃的孤独和哀伤,表现出一种命运的无奈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到来与痛苦的鸣叫相结合,体现了自然与情感的交织。
- 对仗:诗句工整,体现了古诗的韵律美和语言的和谐。
-
主题思想:
- 诗歌表达了对春天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孤独的深刻反思,表现出生命的无常和哀愁。
意象分析:
- 春天:象征新的开始和生命的复苏。
- 杜鹃:象征孤独和哀伤,常与思念和怀旧相联系。
- 桐花:代表自然的美丽与繁盛,但同时也暗示着短暂的生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杜鹃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喜悦
b) 孤独与哀伤
c) 春天的美丽 -
“桐花满地绿荫齐”中“桐花”有什么象征意义? a) 生命的繁荣
b) 生命的短暂
c) 生命的孤独 -
“康节先生”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司马迁
b) 王粲
c) 杜甫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张衡的《杜鹃》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均表达了孤独与思念,但前者通过自然意象展示了对生命的感悟,后者则通过月光引发对故乡的思念,各有独特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
- 《张衡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