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楼守浮远堂留题》
时间: 2024-12-29 18:14:28意思解释
和楼守浮远堂留题
原文展示:
久去乡关始一来,竹舆行乐亦佳哉。
还寻童子钓游处,又趁史君旌骑回。
风物于人随意好,江山如画得天开。
向来纪胜归名笔,喜为重鑱置石崖。
白话文翻译:
经过长时间的离开,终于回到了故乡,乘坐竹制的车子享受游乐的时光,真是惬意。
再次寻找那位小童钓鱼的地方,顺便跟随史君的队伍回归。
这里的风景随人的心意而美好,江山如同一幅天然的画卷。
往日的胜景都归于名笔之下,乐于在石崖上重刻留下印记。
注释:
- 乡关:故乡,家乡。
- 竹舆:竹制的车子。
- 童子:少年,常指钓鱼的孩子。
- 史君:可能指一位名叫史的朋友或官员。
- 旌骑:指有旌旗的骑兵,象征威武和气派。
- 纪胜:指记录美好景致。
- 重鑱:重新雕刻或刻印。
- 石崖:石头的悬崖,象征自然之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宁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资料较少,可能是唐或宋代的诗人。他的作品常以自然风光和个人情感为主题,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回到故乡时所作,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反映出一种淡淡的乡愁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回到故乡的情景,展现了对乡土的眷恋和对自然的热爱。开篇提到的“久去乡关始一来”展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经过长时间的离开,回归的感觉如同重拾往昔。接下来的“竹舆行乐亦佳哉”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一同游玩,享受轻松愉悦的时光,竹舆的意象既自然又富有生活气息,给人一种清新悦耳的感觉。
“还寻童子钓游处”则将目光转向自然,表现出诗人对渔童的向往与对童年时光的怀念。此句意在寻求一种心灵的宁静和自然的乐趣。接下来的“又趁史君旌骑回”则引入了友人的陪伴,增添了聚会的温暖与快乐。
整首诗的后半部分通过“风物于人随意好,江山如画得天开”进一步提升了情感的深度,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与自我心境的愉悦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一种和谐之美。结尾的“喜为重鑱置石崖”则表达了诗人愿意将这些美好瞬间留存于石崖之上的愿望,体现出对自然与艺术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久去乡关始一来:经过很久的离开,终于回到了故乡,表达了回归的期待与感慨。
- 竹舆行乐亦佳哉:乘坐竹制的车子,享受游玩的乐趣,展现了轻松自在的心情。
- 还寻童子钓游处:再次寻找那位孩子钓鱼的地方,表达对纯真童年的怀念。
- 又趁史君旌骑回:跟随史君的队伍回归,强调友谊的陪伴和归属感。
- 风物于人随意好:景色的美好随人的心情而定,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江山如画得天开:江山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出自然的壮丽。
- 向来纪胜归名笔:曾经的美景都被记录在名家的笔下,展示对艺术的认同。
- 喜为重鑱置石崖:高兴地在石崖上重刻,表达对美好瞬间的留恋。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了对仗,如“久去乡关”与“始一来”,“风物于人”与“江山如画”,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江山比作画卷,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自然之美。
- 拟人:将风物的美好与人的心情相联系,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着乡土情怀与自然美的主题展开,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乡关:象征故乡与归属感。
- 竹舆:自然与闲适的象征。
- 童子:纯真与童年记忆的象征。
- 旌骑:友谊与热闹场景的象征。
- 江山:自然美的象征,代表壮丽的风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竹舆”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竹制的车子
- C. 一种食物
- D. 一种花卉
- 诗人想要重鑱的是什么?
- A. 诗句
- B. 画作
- C. 石崖
- D. 童年
- 诗中提到的“江山如画”是形容什么?
- A. 诗人的情感
- B. 自然风景
- C. 友谊
- D. 家庭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居秋暝》 - 王维
-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
诗词对比:
- 《山居秋暝》中的自然描写与本诗相似,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 《赋得古原草送别》则在表达离别情感的同时,也体现了对自然的深情厚谊,展现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汉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