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入我门来》
时间: 2025-01-04 10:16: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剑倚苍蒲,虎牵白艾,清尊满泛雄黄。四海天中,千古号端阳。刚刚五月逢初五,近短至书云夜渐长。能续命,多少缠绵彩缕,沐浴兰汤。信是怀沙堪吊,飞凫一时竞渡,泽畔悲凉。今作欢娱,谁断汨罗肠。红裙妒杀榴花色,看眉黛凝萱草夺将。笑粉团角黍,小弓戏射,中者先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的场景,诗人倚靠在苍翠的蒲草旁,手中握着象征着勇猛的虎符,酒杯中飘浮着雄黄酒。诗人感叹四海之内,历史悠久的端午节,正值五月初五,正好是白昼变短、夜晚渐长的时候。传说中可以延续生命的药草缠绕在一起,沐浴在兰汤中。诗人想起怀沙的悲情,竞渡的飞凫们,泽边的悲凉景象。如今却是欢庆的时刻,谁能割舍这汩汩的愁肠?那红裙子妒忌了石榴花的艳丽,眉黛凝聚的萱草也为之动心。欢声笑语中,粉团、角黍飘香,小弓戏射,胜者先尝美味。
注释:
- 苍蒲:一种植物,通常生长在水边,用于制成蒲扇。
- 雄黄:一种黄色矿石,古时被用作药材,象征着驱邪避害。
- 端阳:端午节的别称,庆祝夏季到来的节日。
- 怀沙:传说中的屈原,因投江而亡,象征爱国情怀。
- 汨罗:汨罗江,屈原投江自尽的地方,象征着悲伤与忠诚。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陆求可(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清新、雅致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情风貌。
-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端午节,反映了诗人对传统节日的思考与情感,表达了对历史与文化的敬仰。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与文化内涵。开头以“剑倚苍蒲,虎牵白艾”引入,瞬间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充满力量的气氛,象征着节日的神圣和勇气。接着,诗人回顾历史,提到“千古号端阳”,让人感受到这个节日的悠久与传承。
在对节日的描绘中,诗人不仅关注到节日的欢庆,更深刻地反映了对历史人物屈原的感怀,如“信是怀沙堪吊”,表现出一种悲伤与怀念。通过对飞凫竞渡的描写,诗人展现了节日的热闹与竞争,又通过“泽畔悲凉”暗示着内心的愁苦与对过去的追忆。
全诗结尾部分,转向欢乐的庆祝,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人情的温暖,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对端午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历史与文化的交融,以及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剑倚苍蒲:诗人以剑作凭,象征勇气与力量。
- 虎牵白艾:白艾常用于端午节,象征驱邪避害。
- 清尊满泛雄黄:酒杯中飘浮的雄黄酒,表示节日的庆祝。
- 四海天中,千古号端阳:端午节的悠久历史,超越地域的庆祝。
- 刚刚五月逢初五:强调节日的时机,结合自然变化。
- 能续命,多少缠绵彩缕:象征药草与生命的延续。
- 信是怀沙堪吊,飞凫一时竞渡:屈原的悲情与节日的竞技。
- 泽畔悲凉:暗示着悲伤的情感。
- 今作欢娱,谁断汨罗肠:欢乐与悲伤并存。
- 红裙妒杀榴花色:女性的嫉妒与美丽。
- 小弓戏射,中者先尝:节日游戏的欢快场景。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剑倚苍蒲”)、对仗(如“飞凫一时竞渡,泽畔悲凉”)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与表现力。
-
主题思想:这首诗以端午节为背景,结合历史与个人情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对生命的思考。
意象分析:
- 剑:象征勇气与力量。
- 苍蒲:代表自然与清新。
- 雄黄:象征驱邪避害的吉祥之物。
- 白艾:节日的传统象征。
- 飞凫:代表竞赛与欢乐。
- 汩汩肠:象征悲伤与思念。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 A. 中秋节
- B. 端午节
- C. 春节
- “怀沙”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李白
- B. 屈原
- C. 杜甫
- 诗中的“飞凫”主要象征什么?
- A. 悲伤
- B. 竞渡与欢乐
- C. 自然景观
-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端午泛舟》——描绘端午节的另一首经典诗作。
- 《离骚》——屈原的作品,表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
-
诗词对比:
- 比较陆求可的《送入我门来》与屈原的《离骚》,两者都表达了对节日的敬仰与对历史的思考,但在风格上,陆求可更显轻快,而屈原则更显沉重与悲壮。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包括陆求可及其他清代诗人的作品。
- 《中国古诗词鉴赏》:提供古诗词的分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