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寄德新丈》

时间: 2025-01-07 21:24:46

春风花柳日相催。

淅江梅。

腊前开。

开遍山桃,恰到野酴*。

商岭东来三百里,红作阵,绿成堆。

半山亭下钓鱼台。

拂层崖。

坐苍苔。

林影湖光,佳处两三杯。

寄语玉溪王老子,因个甚,不同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城子 寄德新丈
作者:元好问

春风花柳日相催,
淅江梅,腊前开。
开遍山桃,恰到野酴。
商岭东来三百里,
红作阵,绿成堆。
半山亭下钓鱼台,
拂层崖,坐苍苔。
林影湖光,佳处两三杯。
寄语玉溪王老子,
因个甚,不同来。

白话文翻译

春风催促着花柳的生长,
江边的梅花在腊月前绽放。
满山桃花盛开,正好与野生的酴醿相映。
从商岭东来的景色,延绵三百里,
红色的花朵成阵,绿色的嫩芽成堆。
在半山亭下的钓鱼台,
轻轻拂过层层崖壁,坐在苍苔上。
林影映照在湖光中,正是佳处,饮上两三杯。
我想对玉溪的王老子说,
因为什么,您就不来呢?

注释

  • 江梅:指江边的梅花。
  • 腊前:腊月之前。
  • :酴醿,指一种野生植物,开白色花朵。
  • 商岭:指商岭山脉。
  • 钓鱼台:指专门钓鱼的台子。
  • 苍苔:指覆盖在石头或地面上的青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元好问(1250-1320),字天锡,号适园,元代著名诗人、词人,擅长古文和诗词,尤其以词名世。其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和人生哲理,情感真挚,语言清新。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寄情于自然、思念友人的背景下,表达了春天的美好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江城子 寄德新丈》是一首抒情诗,诗中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诗的开头描绘了春风的温暖和自然界的复苏,生动地展现了梅花在腊月前开放的情景,象征着希望与新的开始。接下来,诗人通过“山桃”和“酴醿”的比喻,展现了春日的鲜艳与生机,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商岭东来三百里,红作阵,绿成堆”一句,展现出广阔的自然景观,令人如临其境。接着,诗人描绘了半山亭下的钓鱼台,营造了一种悠闲的意境,体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而最后一句“寄语玉溪王老子,因个甚,不同来”则是对友人的直接呼唤,表达了对友人未能相聚的遗憾,情感真挚而细腻。

整首诗不仅有对春天的赞美,更深层地传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展示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风花柳日相催:春风吹拂,花柳竞相生长。
  2. 淅江梅,腊前开:江边的梅花在腊月前绽放。
  3. 开遍山桃,恰到野酴:山上的桃花盛开,正好与野外的酴醿相映。
  4. 商岭东来三百里:自商岭向东延绵三百里。
  5. 红作阵,绿成堆:红花如阵,绿叶如堆。
  6. 半山亭下钓鱼台:在半山亭下,有钓鱼的台子。
  7. 拂层崖,坐苍苔:轻轻拂过崖边,坐在青苔上。
  8. 林影湖光,佳处两三杯:林影与湖光交融,正是美好的地方,喝上两三杯。
  9. 寄语玉溪王老子:想对玉溪的王老子说。
  10. 因个甚,不同来:因为什么,您就不来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与春风的关系比作友谊的温暖。
  • 对仗:如“红作阵,绿成堆”表现出和谐美感。
  • 拟人:春风催促花柳,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人的思念,呈现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风: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
  • 梅花:代表坚韧与高洁。
  • 山桃:象征美好与生机。
  • 钓鱼台:象征闲适与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主要季节是什么? A. 夏天
    B. 秋天
    C. 春天
    D. 冬天

  2. 诗人想邀请谁一起聚会? A. 自己
    B. 王老子
    C. 朋友
    D. 妻子

  3. 诗中提到的“苍苔”象征什么? A. 年轻
    B. 旧时光
    C. 生命
    D. 欢乐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将元好问的《江城子 寄德新丈》和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进行对比,前者注重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后者则多了些豪情与壮观,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艺术特色。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元好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