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瞥然悟得长生路》

时间: 2025-01-17 09:52:33

瞥然悟得长生路。

平坦无来去。

万法圆融超六度。

威音那畔,几人曾到,别有逍遥处。

灵明国内绝朝暮。

谁荐当头这一句。

木马嘶风泥牛许。

慈云广布,法雷高震,密洒禅天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玉案·瞥然悟得长生路
长筌子〔元代〕

瞥然悟得长生路。平坦无来去。
万法圆融超六度。威音那畔,几人曾到,别有逍遥处。
灵明国内绝朝暮。谁荐当头这一句。
木马嘶风泥牛许。慈云广布,法雷高震,密洒禅天雨。

白话文翻译

忽然领悟了长生的道路,
这条路平坦,没有来去之分。
万法皆圆融,超越了六度的限制。
在威音的彼岸,几人曾经到达过,
那里别有一番逍遥之地。
灵明的境界里没有了白天黑夜,
谁能推荐给我这一句真理?
木马在风中嘶鸣,泥牛也许会被遗忘。
慈悲的云广泛地普及,法雷震动,
密密洒落的如同禅宗的甘霖。

注释

  • 瞥然:忽然,突然。
  • 长生路:指追求长生不老、超脱生死的道路。
  • 万法圆融:万象皆为一体,互相融通。
  • 六度:指菩萨道中的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 威音:佛教用语,指佛的伟大声音。
  • 灵明:灵活明亮,指灵魂的清明境界。
  • 慈云:慈悲的云,象征佛法的普及和庇护。
  • 法雷:佛法的震动,象征教义的强大力量。
  • 禅天雨:比喻禅宗的教导如甘霖般滋润众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长筌子,元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常体现深厚的道教和佛教思想,风格独特,常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表达对超脱和长生的追求。

创作背景

《青玉案·瞥然悟得长生路》是长筌子在探索生命意义和追求精神解脱的过程中创作的,反映了元代社会对道教、佛教的关注和追求长生的思想。

诗歌鉴赏

这首《青玉案·瞥然悟得长生路》通过简洁而深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超越生死、追求永恒的境界。诗的开头“瞥然悟得长生路”体现了领悟的瞬间,仿佛是一个灵性觉醒的时刻。接下来的“平坦无来去”则传达了这条道路的宁静与超然,展示出一种无所依附、无所牵挂的状态。

“万法圆融超六度”表明了对万物的理解与包容,超越了佛教所提到的修行界限,暗示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诗人进一步提到的“威音那畔,几人曾到,别有逍遥处”,则引发读者对世外桃源的向往,似乎在质疑,究竟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到达这样的地方。

在诗的中间部分,“灵明国内绝朝暮”展示了时间的消逝与灵魂的永恒,提问“谁荐当头这一句”,体现出对智慧与真理的渴望。最后几句,诗人以“木马嘶风泥牛许”作比,暗示世俗之物的无常,而“慈云广布,法雷高震,密洒禅天雨”则强调了佛法的普遍性与影响力,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暖的庇护,像甘霖滋润着心灵。

整首诗通过独特的意象构建了一个理想的心灵归宿,反映了对长生、超脱和智慧的深邃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瞥然悟得长生路:瞬间领悟到长生的道路。
  2. 平坦无来去:这条道路平坦,没有生死的来去。
  3. 万法圆融超六度:所有法门皆能圆融,超越了六道轮回的限制。
  4. 威音那畔,几人曾到:在那威音的彼岸,有多少人能真正抵达?
  5. 别有逍遥处:那里有一个自由自在的地方。
  6. 灵明国内绝朝暮:在灵明的境界中没有白昼与黑夜的界限。
  7. 谁荐当头这一句:谁能告诉我这句真理?
  8. 木马嘶风泥牛许:世俗的东西像木马一样被风吹动,泥牛或许会被遗忘。
  9. 慈云广布,法雷高震:慈悲的云广泛布施,佛法的雷声高亢震动。
  10. 密洒禅天雨:如同禅宗的甘霖般悄然滋润万物。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长生路”比作一种精神追求,借此表达对超脱的向往。
  • 对仗:如“平坦无来去”、“绝朝暮”等句式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木马、泥牛、慈云等意象象征世俗与灵性的冲突与融合。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长生与灵性的探索,表达出对超脱生死的渴望和对佛法智慧的赞美,体现了一种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生路:象征追求长生与精神解脱的道路。
  • 威音:象征佛教的智慧与威严。
  • 灵明:象征灵魂的清明与明悟。
  • 慈云:象征佛法的普及与慈悲。
  • 法雷:象征教义的力量与震撼。
  • 禅天雨:象征禅宗教义的滋润与滋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长生路”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追求财富
    B. 追求长生与灵性的道路
    C. 追求名利

  2. 诗中提到的“万法圆融超六度”意指什么?
    A. 超越生死
    B. 超越佛教的六度修行
    C. 超越人类的某种限制

  3. “慈云广布”表示什么?
    A. 云彩的普遍性
    B. 佛法的传播与慈悲
    C. 自然现象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长恨歌》白居易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长筌子的《青玉案·瞥然悟得长生路》与白居易的《长恨歌》均涉及对生命的思考,但前者更侧重于灵性与超脱,后者则是对人间爱情与离别的叹息。两首作品在情感表达和意象运用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与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佛教与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