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圣朝 太平兴国观中秋赏月》
时间: 2025-01-04 09:23: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海清山静,素秋光满,凉满人圆。
恣开怀赏玩过三更。
更谈论幽玄。
圆明顿悟,无私普照,善行周全。
向今宵觉彻性皆通,证陆地神仙。
白话文翻译:
海面清澈,山峦宁静,明亮的秋光洒满大地,凉爽的气息使人感到圆满。
尽情地欣赏、玩乐,度过了三更时分。
更进一步讨论那深奥的道理。
圆满的明悟,无私地照耀着,善行普及到每一个角落。
今夜的觉悟使我明白了自身的本性,仿佛证得了陆地上的神仙。
注释:
- 海清:指海面清澈,形容环境的宁静。
- 山静:指山峦静谧,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素秋光:清澈、明亮的秋天的光辉。
- 恣开怀:尽情地放开心怀,享受当下。
- 幽玄:深奥、难以理解的道理。
- 圆明:指一种完美而明晰的状态。
- 无私普照:无私的光芒普遍照耀。
- 善行周全:善良的行为全面而周到。
- 性皆通:指所有人的本性都能够通达。
- 证陆地神仙:获得像陆地神仙一样的觉悟与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尹志平是元代著名的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性,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中秋之际,恰逢明月当空,诗人在此时通过赏月抒发对人生的感悟,表达了对宇宙和生命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贺圣朝 太平兴国观中秋赏月》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人在秋高气爽的夜晚,欣赏明亮的月光,心中涌动着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思考。诗的开头以“海清山静”描绘出一种理想的自然景象,恰如其分地营造了赏月的氛围。接着,诗人提到“恣开怀赏玩过三更”,这不仅表达了与友人共度良宵的快乐,更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在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把赏月的行为与哲学思考相结合,讨论“幽玄”的道理,表达了对生命真谛的探索。在诗的最后,诗人提到“觉彻性皆通,证陆地神仙”,这展示了他通过赏月而获得的精神启迪,仿佛达到了仙人的境界,显示了他对人生意义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秋月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既有对美的欣赏,又有对哲理的追求,是一首颇具意境的中秋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海清山静:描绘了一个宁静的自然环境,带给人心灵的平静。
- 素秋光满:强调秋天的光明与清澈,营造出一种明朗的氛围。
- 凉满人圆:凉爽的空气使人倍感舒适,体现了中秋的团圆意象。
- 恣开怀赏玩过三更:描述了与朋友们尽情享乐的场景,传达了欢乐和轻松的心情。
- 更谈论幽玄:转向哲学思考,表现了对深奥道理的探讨。
- 圆明顿悟,无私普照,善行周全:表达了对真理的顿悟以及对人性善良的理解。
- 向今宵觉彻性皆通,证陆地神仙:最终达到了精神的觉醒,仿佛成为了拥有超凡智慧的人。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将明月比作智慧的象征,通过对月光的描写表现了哲理的光辉。
- 对仗:如“海清山静”与“素秋光满”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美感。
- 排比:如“无私普照,善行周全”的结构,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力量。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中秋的明月展开,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真谛的领悟,传达了一种宁静、和谐的哲理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海:象征广阔与包容,暗示着深邃的思想。
- 山:象征稳重与静谧,表达内心的宁静。
- 月:象征圆满与团聚,体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 秋:象征成熟与丰收,暗示生命的哲理与季节的轮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自然景象有哪些? A. 海清 B. 山静 C. 秋光 D. 以上皆是
-
诗人通过赏月表达了对哪方面的思考? A. 生活的乐趣 B. 人生的哲理 C. 自然的美 D. 以上皆是
-
诗中的“无私普照,善行周全”表达了什么? A. 对他人的关心 B. 对自我的反省 C. 向自然学习 D. 对人性的理解
答案:
- D. 以上皆是
- D. 以上皆是
- D. 对人性的理解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样以月亮为主题,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比起尹志平的哲理思考,更加浓烈的情感渗透其中。
- 李白的《静夜思》:通过对月的描绘,表达了思乡之情,与尹志平的哲理思考形成对比,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赏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