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 初见桃花》

时间: 2025-01-04 08:54:17

春愁浅。

窥人忽见桃花脸。

桃花脸。

轻寒初透,小窗犹掩。

东风裙湿湘波*。

相逢处处如人面。

如人面。

刘郎老去,怕伊重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愁浅。窥人忽见桃花脸。桃花脸。轻寒初透,小窗犹掩。东风裙湿湘波。相逢处处如人面。如人面。刘郎老去,怕伊重见。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忧愁渐渐淡薄。无意间看到桃花的娇艳面庞。桃花的面庞,轻寒初透时,小窗仍然紧掩。东风吹湿了裙摆,似湘江的波涛。每次相逢,处处都像她的面容,如此容颜。刘郎已经老去,却害怕再见到她。

注释:

  • 春愁:春天的忧愁,指春天常引起的情感思绪。
  • 窥人:偷窥他人,指无意中看到。
  • 桃花脸:形容女子的娇美面容,像桃花般娇艳。
  • 轻寒:微微的寒意,指春天的气候。
  • 小窗犹掩:小窗户仍然关闭,暗示内心的隐秘和情感的压抑。
  • 东风:春风,象征温暖和生机。
  • 裙湿湘波:形容春风吹拂时裙子被水打湿,湘波指湘江的水波,寓意柔美。
  • 刘郎:指诗人自己,用来代指年轻时的自己。

典故解析:

“刘郎”可能指的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青年男子形象,与“王谢堂前燕”相呼应,意在表达对青春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易,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以清新婉约著称。袁易的作品多描绘春日景象和人情世态,情感细腻,常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逝去青春的追忆。

创作背景:

《忆秦娥 初见桃花》写于春天,正值桃花盛开之际,诗人感受到春天的美丽与忧愁,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有对往昔青春的怀念。诗中情感真挚,反映了作者对青春与爱情的独特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使用了元代常见的词牌《忆秦娥》,以柔美的词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开头“春愁浅”一句,便直接引入了春天的情绪,接着通过“窥人忽见桃花脸”描绘了春天的美丽和女子的娇艳,引发了诗人的思绪。诗中反复提及“桃花脸”,不仅仅是对美丽的描绘,也暗示了对青春的追忆与渴望。

整首诗情景交融,春天的景色与个人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淡淡的忧伤。特别是最后两句“刘郎老去,怕伊重见”,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结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人在美丽的桃花面前,不禁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的容颜与爱情,既有欣赏又有惋惜,呈现出一种细腻而深沉的爱情主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愁浅:诗人感受到的春天的忧愁并不深重,似乎是轻微而淡薄的。
  • 窥人忽见桃花脸:偶然间看到的桃花脸庞,勾起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感慨。
  • 轻寒初透,小窗犹掩:春天的寒意刚刚散去,小窗仍然关着,暗示内心的隐秘与压抑的情感。
  • 东风裙湿湘波:春风吹拂,裙子被水打湿,生动描绘了春天的温暖与美好。
  • 相逢处处如人面:每次相逢都像是与那桃花的面容相似,表达了对爱的挂念。
  • 刘郎老去,怕伊重见:诗人已年华老去,内心对重逢的恐惧与期待相交织。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面容比作桃花,形象生动。
  • 拟人:春风被赋予了湿润的特性,展现自然的温柔。
  • 对仗:句子结构优美,对称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春天的美景与个人情感展开,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重与对逝去青春的感慨。通过桃花的形象,诗人传达了对爱情的向往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春愁:象征着春天带来的情感波动。
  2. 桃花:象征美丽与爱情,代表着青春的记忆。
  3. 东风:象征春天的温暖与生机,带来希望。
  4. 裙湿湘波:表现春天的柔美与动感,增强了诗的韵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桃花脸”是用来形容什么?

    • A. 春天的美景
    • B. 女子的娇美
    • C. 老去的悲伤
    • D. 东风的温暖
  2. “刘郎老去”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青春的怀念
    • B. 对爱情的绝望
    • C. 对生活的满足
    • D. 对自然的欣赏

答案:

  1. B. 女子的娇美
  2. A. 对青春的怀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将《忆秦娥 初见桃花》与李白的《月下独酌》进行比较。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但《忆秦娥》更注重春天的细腻情感,而《月下独酌》则更多地展现出孤独与饮酒的哲思。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袁易与元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