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王师文半篷春雪图》

时间: 2025-01-04 08:57:43

香是临流得,诗因倚棹成。

岸移惊树转,墙碍觉枝横。

似隔僧庐见,如缘阁道行。

傍人歌断处,疏影月三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香是临流得,诗因倚棹成。
岸移惊树转,墙碍觉枝横。
似隔僧庐见,如缘阁道行。
傍人歌断处,疏影月三更。

白话文翻译:

这香气是靠近水流而得的,诗句是依靠划桨而成的。
岸边的变化让树影摇动,墙壁的阻碍让树枝显得横斜。
就像隔着僧人的庐舍看到的一样,仿佛在阁道上行走。
在旁人歌声停止的地方,只有月光下稀疏的影子映照在三更时分。

注释:

  • :香气,文中指的是自然环境中的香味。
  • 临流:靠近水流,形容环境的优美。
  • 倚棹:指依靠划桨,象征着诗的灵感来源。
  • 岸移:岸边的变化,让人惊讶,暗示着自然的变幻。
  • 树转:树影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摇动。
  • 墙碍:墙壁的阻挡,形容视野的限制。
  • 僧庐:指僧人的居所,象征宁静的环境。
  • 阁道:指高处的道路,暗示着远离尘嚣的心境。
  • 傍人:旁边的人,象征着生活的喧嚣。
  • 疏影:稀疏的影子,暗指夜晚的孤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贡性之,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为主题,风格清新脱俗,具有较强的抒情特征。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人世纷扰的思考时期。通过描绘春雪的情景,反映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雪图为题,描绘了一个温馨而富有诗意的春天场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展现了春雪所带来的宁静和美好。开篇的“香是临流得”便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充满气息的境界,水流的清新与花香彼此交融,形成了一幅生动的图景。

接下来的句子通过“岸移惊树转”描绘了春雪下树影摇曳的情景,生动地呈现出自然的动态美。墙壁的阻碍让树枝显得横斜,突显了空间的局限与自然的自由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

“似隔僧庐见,如缘阁道行”的比喻,进一步深化了对宁静生活的渴望,仿佛在一条幽静的道路上,远离尘世的喧嚣,心中充满了对宁静和美的向往。最后一句“傍人歌断处,疏影月三更”则将诗人的孤独感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对于生活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独特理解,充满了淡淡的忧伤与深邃的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香是临流得:香气来自于水流旁,表现自然的美好。
  2. 诗因倚棹成:诗句则是依靠划船而成,表明创作灵感来自自然环境。
  3. 岸移惊树转:岸边的变化让人惊讶,树影也随之摇动,反映自然的动态。
  4. 墙碍觉枝横:墙壁的阻挡让树枝显得横斜,突显了空间的局限。
  5. 似隔僧庐见:仿佛隔着僧人的居所看见的景象,表现出一种宁静的感觉。
  6. 如缘阁道行:像是在高处的道路上行走,暗示远离尘世的宁静。
  7. 傍人歌断处:在旁边人的歌声停止之处,暗示生活的喧嚣。
  8. 疏影月三更:稀疏的影子在月下显得孤寂,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似隔僧庐见”将景物与情感相联系。
  • 对仗:如“岸移惊树转”与“墙碍觉枝横”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树影的摇动表现出自然的灵动,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雪的美丽场景,表达了对宁静与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现实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气息。
  • 水流:代表着流动与生命的延续。
  • 树影:象征着自然的生命力与变化。
  • :暗示着孤独与宁静的夜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香是临流得”的意思是: A. 香气来自于水流旁
    B. 香气来自于山间
    C. 香气来自于花园
    D. 香气来自于古庙

  2. 诗人通过“墙碍觉枝横”表达了什么? A. 自然的美
    B. 生活的局限
    C. 宁静的心境
    D. 诗的灵感

  3. 在诗中,夜晚的“疏影”象征着: A. 繁华
    B. 孤独
    C. 快乐
    D. 喧嚣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by 杜甫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

诗词对比:

  • 《春夜喜雨》:同样描绘自然美景,表达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但更侧重于雨的滋润与生机。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同样以春天为主题,强调春天的生命力与希望,风格更为直接而豪放。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作品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