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花慢 赋雪次仇山村韵》
时间: 2025-01-14 16:16: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瑶花慢 赋雪次仇山村韵
作者:张雨 〔元代〕
筛冰为雾,屑玉成尘,借阿姨风力。
千岩竞秀,怎一夜换作连城之璧。
先生闭户,怪短日寒催驹隙。
想平沙鸿爪成行,似醉时书迹。
未随埋没双尖,便淡扫蛾眉,与斗颜色。
裁诗白战,驴背上驮取灞桥吟客。
捻须自笑,尽未让诸峰头白。
看洗出宫柳梢头,已借淡黄涂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雪景的奇妙,冰雪如雾气般轻柔,细小的雪花像玉屑一样轻盈,借着风的力量飘舞而下。千山竞相争艳,怎能在一夜之间变得如同连城的美玉一般?诗人闭门不出,感叹冬日的短暂与寒冷催促着时光的流逝。想象着平沙之上留下了鸿雁的爪印,像醉酒时所写的字迹。并未被埋没的双尖,如今淡淡地扫过蛾眉,和周围的色彩争辉。写诗的时刻,驴背上驮着从灞桥而来的吟客。捻着胡须自笑,尽管山峰头上已被雪覆盖。看那洗净的宫柳已经在柳梢上显露,淡淡的黄光涂抹着额头。
注释
- 筛冰为雾:形容雪花如雾一般轻盈。
- 屑玉成尘:比喻雪花细小如玉屑。
- 阿姨:指风,借代用法。
- 连城之璧:比喻美丽的雪景。
- 短日寒催驹隙:短暂的日子和寒冷的天气加速了时间的流逝。
- 平沙鸿爪成行:形容在沙滩上留下的鸿雁的足迹。
- 淡扫蛾眉:比喻轻轻地擦拭。
- 裁诗白战:写诗时的状态。
- 驴背上驮取灞桥吟客:诗人灵感的来源。
- 洗出宫柳梢头:描绘柳树上雪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雨,元代诗人,以其清新、优美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雪景,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细腻的观察力。
创作背景
《瑶花慢》是在冬季雪天写成的,反映了作者对雪景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展现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美的推崇。
诗歌鉴赏
《瑶花慢》是一首描绘雪景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展现了雪花如雾、如玉的轻盈之美。开篇以“筛冰为雾,屑玉成尘”引入,生动地描绘了雪花的轻柔和细腻,仿佛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静谧与美丽。接着,诗人通过“千岩竞秀,怎一夜换作连城之璧”的比喻,将雪景与美玉相提并论,突显了雪的珍贵和独特。
在情感上,诗人表现出对冬日短暂的感慨,正如“短日寒催驹隙”所描绘的那样,时间的流逝令人无奈。同时,诗人想象着留下的鸿爪足迹,仿佛在追忆过去的美好时光。整首诗在描绘雪景的同时,蕴含着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深远的意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筛冰为雾:将雪比作轻柔的雾,营造出雪花飘落的美感。
- 屑玉成尘:形容雪的细腻与珍贵。
- 借阿姨风力:将风拟人化,表现雪花在风的作用下轻舞。
- 千岩竞秀:千山争相展现美丽,形成壮观的雪景。
- 怎一夜换作连城之璧:一夜之间,雪景如美玉般璀璨。
- 先生闭户:诗人闭门不出,表现出对冬日的沉思。
- 怪短日寒催驹隙:时间流逝的无奈感。
- 想平沙鸿爪成行:想象留下的足迹,表现诗人的思索。
- 未随埋没双尖:未被埋没的双尖,暗示诗人的清醒。
- 裁诗白战:写作时的状态。
- 驴背上驮取灞桥吟客:灵感来自于沿途的吟客。
- 捻须自笑:表现出诗人的淡然与洒脱。
- 尽未让诸峰头白:即使山峦被雪覆盖,诗人依然笑对。
- 看洗出宫柳梢头:描绘柳树的雪景,展现自然之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屑玉成尘”,形象生动。
- 拟人:如“借阿姨风力”,增强了情感的表现。
- 对仗:整首诗讲究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雪景展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叹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纯洁、美丽与短暂。
- 鸿爪:象征留下的痕迹,代表过去的追忆。
- 柳:象征生命的韧性与优雅。
文化内涵
雪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纯洁、清雅的象征,同时也寓意着生命的短暂与时光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筛冰为雾”意指什么?
A. 雪花轻盈
B. 冰块沉重
C. 雾气弥漫 -
“千岩竞秀”中“秀”字有何意?
A. 丑陋
B. 美丽
C. 平常 -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自然景象?
A. 雨
B. 雪
C. 风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更侧重于历史感与情怀。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在描写雪的同时融入了送别的情感,展现了更复杂的情感层次。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诗词鉴赏词典》
- 《古诗词基础知识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