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阶草》

时间: 2025-01-04 10:19:14

湘帘卷还下,一阵黄昏雨。

高阁登临,独自无意绪。

故人不见,水遥山远,北来南去。

几曾倩传别语。

看如许。

紫苔斑点,绿荷破碎浮萍聚。

正似愁根,鬓丝白尽千万缕。

旧盟记在,粉笺蜀纸,写成的据。

那知又,恁轻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瑶阶草
湘帘卷还下,一阵黄昏雨。
高阁登临,独自无意绪。
故人不见,水遥山远,北来南去。
几曾倩传别语。看如许。
紫苔斑点,绿荷破碎浮萍聚。
正似愁根,鬓丝白尽千万缕。
旧盟记在,粉笺蜀纸,写成的据。
那知又,恁轻误。

白话文翻译:

瑶阶草
湘帘轻轻卷起,黄昏时分下起了一阵细雨。
我独自登上高阁,心中却无丝毫兴致。
老朋友不再见面,水远山遥,南来北往。
几次让我托人传递别语,又是如此。
紫色的苔藓斑驳,绿荷破碎,浮萍聚集。
这正像我心中的愁苦,鬓发已白,愁绪千丝万缕。
过去的约定依然在,粉色的信笺,蜀地的纸张上写下的证据。
谁曾想到,竟然如此轻易地误会。

注释:

  • 湘帘:指湘水之地的帘子,可能指代窗帘或帷幕。
  • 黄昏雨:黄昏时下的细雨,带有一种忧愁的气氛。
  • 高阁登临:指的是在高处的楼阁上登高远眺。
  • 故人:指的是老朋友,表达思念之情。
  • 紫苔绿荷:自然景物的描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粉笺蜀纸:指用来写信的纸张,体现出一种细腻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汪东,清代诗人,擅长咏物抒怀,其诗作风格清新脱俗,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汪东对往昔的怀念之际,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出当时社会人际关系淡漠的现实。

诗歌鉴赏:

《瑶阶草》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孤独的黄昏场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思念。诗的开头描绘了黄昏的细雨,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随后诗人独自登高,心中却无意绪,表现出孤独与无奈。故人不见,水遥山远,仿佛人生的离别与无常让人感到无奈。诗中提到的“紫苔斑点,绿荷破碎浮萍聚”,通过自然景物的凋零与聚合,隐喻着人际关系的变迁与情感的纷乱,诗人内心的愁苦与思念愈加深刻。

整首诗的情感通过意象不断深化,愁根如发丝般千丝万缕,体现了思念的深沉与无法释怀。最后的“那知又,恁轻误”更是将内心的遗憾与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反映了人们在情感中的误解与错过。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交融,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与情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湘帘卷还下:描绘细雨连绵,带来一种朦胧的美感。
    2. 一阵黄昏雨:黄昏的雨,渲染了孤独无助的情绪。
    3. 高阁登临,独自无意绪:高处的登临却没有心情,反映出内心的空虚。
    4. 故人不见,水遥山远:表达对故人的思念与遥远的无奈。
    5. 几曾倩传别语:几次托人传达的别语,显示出渴望联系的心情。
    6. 看如许:感叹现状,反映出诗人的无奈。
    7. 紫苔斑点,绿荷破碎浮萍聚:自然景物的描写,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与人际关系的疏远。
    8. 正似愁根,鬓丝白尽千万缕:愁苦像头发般缠绕,象征着岁月的无情。
    9. 旧盟记在,粉笺蜀纸:提到过去的约定,表现出对过往的怀念。
    10. 那知又,恁轻误:感叹误解的轻易与痛苦,点明主题。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愁根”比喻心中的忧愁,形象生动。
    • 拟人:自然物象被赋予情感,增添诗的韵味。
    • 对仗:如“北来南去”,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过去情感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无奈。诗人在自然景象中反映出内心的愁苦,展现了深切的人生哲思。

意象分析:

  • 湘帘:象征着湘水的柔情与悲凉。
  • 黄昏雨: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孤独的情绪。
  • 紫苔绿荷: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自然的变迁。
  • 鬓丝: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愁苦的积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故人不见,水遥山远”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忧伤
    • B. 快乐
    • C. 无所谓
    • D. 兴奋
  2. 诗中提到的“黄昏雨”指的是?

    • A. 晚上的大雨
    • B. 黄昏时的细雨
    • C. 清晨的露水
    • D. 白天的阳光
  3. 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未来的希望
    • B. 对过去的怀念与无奈
    • C. 对现实的满足
    • D. 对他人的嫉妒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汪东的《瑶阶草》与李白的《静夜思》均表现出对故人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前者更注重自然景物的描写与内心的愁苦,而后者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与孤独时刻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