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

时间: 2025-01-04 12:38:28

听闻阐户。

灭虫亡,炉灶堪安固。

粹常纯空外觑。

彻清清,寂静无思虑。

频忘按住。

结金丹,透入明堂所。

斧长施钢剑锋,荐真元,直趁蓬莱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听闻阐户。灭虫亡,炉灶堪安固。
粹常纯空外觑。彻清清,寂静无思虑。
频忘按住。结金丹,透入明堂所。
斧长施钢剑锋,荐真元,直趁蓬莱路。

白话文翻译

听说打开门户,消灭虫害,炉灶也可以安然稳固。
纯净的气息常常在外面观察,内心彻底清明静谧,没有杂念。
常常忘却控制,炼成金丹,透入明堂之所。
长斧施展出钢剑的锋利,荐举真元,直奔蓬莱的道路。

注释

  • 阐户:打开门户,指开启心灵的状态。
  • 灭虫亡:消灭内心的杂念和烦恼。
  • 炉灶:比喻心灵的基础和安稳。
  • 粹常纯:指纯粹常在,内心清静。
  • 金丹:道教修炼中所指的高级境界或成就。
  • 明堂:道教中象征明亮、清净的境界。
  • 蓬莱: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理想的归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哲,元代诗人,生于文治盛世,深受道教文化影响,写作风格偏向于清新自然,常以道家思想为基调,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超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王哲对道教修炼与哲学思考的深刻体悟之时,表达了他对内心平静和理想境界的追求。元代社会动荡,诗人借此表达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醉花阴》是一首充满道教哲理的诗,展现了诗人对内心宁静和理想境界的追求。诗的开头通过“听闻阐户”引入主题,象征开启心灵的门户,接着描绘了内心的宁静与清明。诗中反复提到的“金丹”和“明堂”,体现了道教修炼中的理想境界,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结合了道教的哲学思想与自然的和谐美。诗人通过对内心的观察与思考,揭示了人类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如何寻求内心的安宁与超脱。诗的最后一句“直趁蓬莱路”更是将理想境界与现实生活连接在一起,既是对理想的追求,也是对现实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听闻阐户:开启内心的大门,听到内心的声音。
  2. 灭虫亡,炉灶堪安固:消除杂念,心灵才能安定。
  3. 粹常纯空外觑:保持内心的纯净,常常向外观察。
  4. 彻清清,寂静无思虑:内心完全清明,宁静无杂念。
  5. 频忘按住:常常忘却对内心的控制。
  6. 结金丹,透入明堂所:修炼成金丹,进入理想的境界。
  7. 斧长施钢剑锋:形象化地展现修炼的过程与决心。
  8. 荐真元,直趁蓬莱路:引导真元,追寻理想的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灵比作炉灶,展现内心的安稳。
  • 拟人:将内心的宁静描述为可以观察的对象。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形成和谐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强调道教修炼的重要性,展示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渴望和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阐户:开启心灵之门,象征着自我反省和内心的开放。
  • 金丹:道教修炼的象征,代表着精神的升华。
  • 蓬莱:理想的境界,象征着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阐户”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开启心灵
    • B. 关闭自我
    • C. 观察他人
    • D. 追求财富
  2. “金丹”代表了什么?

    • A. 物质财富
    • B. 精神升华
    • C. 外在成就
    • D. 世俗权力
  3. 诗中提到的“蓬莱”是指:

    • A. 现实生活
    • B. 理想境界
    • C. 自然景色
    • D. 物质享乐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王哲与李白:李白的诗多描绘豪情壮志,而王哲则更注重内心的修炼与宁静。
  • 王哲与陶渊明:陶渊明的诗歌强调田园生活的恬淡,与王哲的道家修炼思想相辅相成。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王哲研究》
  • 《道教与元代文学》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