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一段云 栖凤峰》

时间: 2025-01-17 10:40:52

芍药虚投赠,丁香漫结愁。

凤栖鸾去两悠悠。

新恨怯逢秋。

山色惊心碧,江声入梦流。

何时弦管簇归舟。

兰棹泊沙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巫山一段云
作者: 赵孟頫 〔元代〕

芍药虚投赠,丁香漫结愁。
凤栖鸾去两悠悠。新恨怯逢秋。
山色惊心碧,江声入梦流。
何时弦管簇归舟,兰棹泊沙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而又忧伤的场景。诗中提到的芍药花和丁香花,象征着离别与愁苦。凤与鸾分别飞去,留下两种不同的愁怨,新的悲伤在秋天的来临中显得更加令人胆怯。山的颜色让人心惊,江水的声音仿佛在梦中流淌。什么时候才能再次聚集在一起,乘着小舟回到沙滩上呢?


注释:

  • 芍药:一种花,象征柔美与娇艳。
  • 丁香:一种花,常与愁苦相关联。
  • 凤栖鸾去:凤与鸾是神话中的鸟,象征高贵与美好,这里指代离别。
  • 新恨:新的忧伤。
  • 怯逢秋:害怕秋天的到来,秋天常常象征着凋零与孤寂。
  • 山色惊心碧:形容山色的碧绿让人心惊。
  • 江声入梦流:江水的声音如梦般流淌。
  • 弦管簇归舟:指乐器的聚集,象征着团聚的愿望。
  • 兰棹:兰花装饰的小舟,表示温柔与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孟頫(1254-1322),元代著名书画家、诗人。他的作品常常融合了文人的情怀与自然景色,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追求。赵孟頫的诗风清新典雅,常表现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巫山一段云》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交融的时期。诗人在此背景下,通过优美的意象表达了对离别的惆怅和对未来重聚的渴望,反映出人们在变动不居的时代中对稳定与和谐的追求。


诗歌鉴赏:

《巫山一段云》是一首充满诗意与情感的作品,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离别的愁苦与对重逢的渴望。开头两句“芍药虚投赠,丁香漫结愁”,通过对花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仿佛在说即使花儿再美,也无法掩盖心中的愁苦。接下来的“凤栖鸾去两悠悠”,则通过神话中的鸟类象征离别的惆怅,给人一种悠远的思绪。

“新恨怯逢秋”,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秋天的到来常常带来凋零与孤独,这种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接着,诗人描绘了山水的美景,“山色惊心碧,江声入梦流”,山的碧绿让人心惊,江水的声音仿佛在梦中流淌,展现出一种恍惚与迷离的美感,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

最后两句“何时弦管簇归舟,兰棹泊沙头”,表达了对团聚的渴望,乐器的聚集象征着欢聚时刻的到来,而小舟则是归家的象征,给人以希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作者对人生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芍药虚投赠:花虽美丽,赠予他人却显得空虚,暗示心中愁苦。
  2. 丁香漫结愁:丁香花的愁苦象征着内心的烦恼与忧伤。
  3. 凤栖鸾去两悠悠:离别的悠长意境,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4. 新恨怯逢秋:秋天的到来带来了新的伤感,表现出对未来的惧怕。
  5. 山色惊心碧:山的颜色让人惊艳,暗示自然的美与人的心灵感受。
  6. 江声入梦流:江水的声音如梦般流淌,传达出一种恍惚的美感。
  7. 何时弦管簇归舟:对团聚时刻的期待,乐器象征着欢乐。
  8. 兰棹泊沙头:归舟停靠在沙滩,暗示着温暖与安宁的归属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与愁苦联系,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拟人:将江声赋予梦境,增强了意境的诗意。
  • 对仗:如“凤栖鸾去”,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离别的惆怅与对团聚的渴望,反映了人在变化无常的时代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意象分析:

  • 芍药:象征美丽与离别,暗示内心的孤独。
  • 丁香:常与愁苦相连,体现了内心的忧伤情感。
  • 凤与鸾:神话中的美好象征,代表着理想与追求的事物。
  • 山色:代表自然的壮丽与人心的震撼。
  • 江声:如梦般的流动,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芍药”象征什么?

    • A. 美丽
    • B. 离别
    • C. 愁苦
    • D. 以上皆是
  2. “凤栖鸾去”中“凤”和“鸾”指代什么?

    • A. 离别
    • B. 重聚
    • C. 自然
    • D. 美好
  3. 诗中提到的“山色惊心碧”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惊讶
    • B. 悲伤
    • C. 愉悦
    • D. 惆怅

答案:

  1. D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比较《巫山一段云》和李白的《庐山谣》,两者均描绘了自然之美与人情之感,但赵孟頫更注重离别的愁苦,而李白则更强调自由与豪放的情怀。两者的意象与情感基调各有特色,展现了不同的文化内涵。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
  • 《赵孟頫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