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之枌》

时间: 2025-01-01 14:28:02

东门之枌,宛丘之栩。

子仲之子,婆娑其下。

穀旦于差,南方之原。

不绩其麻,市也婆娑。

穀旦于逝,越以鬷迈。

视尔如荍,贻我握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门之枌,宛丘之栩。
子仲之子,婆娑其下。
穀旦于差,南方之原。
不绩其麻,市也婆娑。
穀旦于逝,越以鬷迈。
视尔如荍,贻我握椒。

白话文翻译

在东门外的枌树下,宛如丘陵的栩树。
子仲的儿子在树下轻盈起舞。
在晨曦中,南方的原野一片宁静。
不去采摘麻,市场上也如同舞蹈。
在晨曦中逝去,越过草丛迈步而行。
你看起来像野生的荍菜,赐我一些椒果吧。

注释

  • (fén):一种落叶树,常用于制作家具。
  • 宛丘之栩:描绘树木的形态,栩栩如生。
  • 子仲:古代对某些贵族或士族后代的称呼。
  • 婆娑:形容舞动的样子,轻盈而优雅。
  • 穀旦:指黎明,日出之时。
  • 不绩其麻:不去收割麻作物。
  • 市也婆娑:市场也热闹如舞。
  • 越以鬷迈:迈步走向前方。
  • 视尔如荍:比喻看起来柔弱的样子。
  • 贻我握椒:希望得到椒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东门之枌》作者不详,属于先秦时期的古诗。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学的萌芽阶段,诗歌主要以《诗经》为代表,风格多样,既有对自然的描写,也有对社会生活的关照。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先秦时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自然环境。诗中描绘的场景可能是在农村或集市,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诗歌鉴赏

《东门之枌》是一首描绘自然美和人文情感的古诗。诗中通过对树木的描绘,展现出一种自然的和谐美,树下的舞者则增添了诗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诗中运用了“婆娑”一词,形象地描绘了舞者轻盈的舞姿,仿佛自然与人文相互交融,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中采用了“穀旦”这一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晨曦气氛。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诗中“视尔如荍”一句,表达了对舞者的赞美与欣赏,令整个诗篇充满了温馨与柔情。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富有节奏感,展现了先秦诗歌的特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门之枌,宛丘之栩:描写东门外的树木,表现出自然的美。
  • 子仲之子,婆娑其下:子仲的儿子在树下舞蹈,生动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穀旦于差,南方之原:清晨的宁静与南方原野的辽阔,渲染了时空的氛围。
  • 不绩其麻,市也婆娑:表达了不为物质所累,心灵却依然轻盈自在。
  • 穀旦于逝,越以鬷迈:描绘了在晨曦中行走的情景,象征着生活的继续。
  • 视尔如荍,贻我握椒:用荍菜的柔弱与椒果的渴求,反映了诗人的情感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比作自然中的元素,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拟人:赋予自然物体以人的情感和动作,营造出温馨的气氛。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一定的对称性,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自然和人文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枌树:象征着自然的生命力。
  • 子仲之子:代表着人类的活力与创造。
  • 穀旦: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 握椒:体现了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东门之枌》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自然景象?

    • A. 山川河流
    • B. 树木与舞蹈
    • C. 城市生活
    • D. 战争场景
  2. 诗中“视尔如荍”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失望
    • B. 赞美
    • C. 质疑
    • D. 忐忑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桃花源记》:陶渊明描绘的理想生活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对比

  • 《东门之枌》 vs 《静夜思》:两者都展现了自然与人生的关系,但《东门之枌》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静夜思》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与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诗经》:古代诗歌的经典,了解先秦诗歌背景。
  • 《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古代文学的重要著作,了解诗人的生平与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