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梓州高参军还京》

时间: 2025-01-01 15:31:35

京洛风尘远,褒斜烟露深。

北游君似智,南飞我异禽。

别路琴声断,秋山猿鸟吟。

一乖青岩酌,空伫白云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梓州高参军还京
作者:卢照邻

京洛风尘远,褒斜烟露深。
北游君似智,南飞我异禽。
别路琴声断,秋山猿鸟吟。
一乖青岩酌,空伫白云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送别之情。京洛的风尘已远,褒斜的烟雾和露水显得格外深厚。北方游历的你似乎很聪明,而我却像南方的异禽,无法随你而去。分别之后,琴声断绝,秋山间猿猴和鸟儿在吟唱着。独自一人到青岩之处饮酒,空自伫立,心中思念如白云般飘渺。

注释

字词注释:

  • 京洛:指京城(长安)及洛阳,即唐代的文化中心。
  • 褒斜:地名,指褒斜山,常用来形容山中烟雾缭绕的景象。
  • 北游:北方的旅行,暗指友人前往北方。
  • 异禽:不同的鸟类,象征着诗人与友人的不同境遇。
  • 别路:分别的道路,暗示离别的痛苦。
  • 空伫:徒然地等待,形容心中的孤独。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琴声”与“猿鸟吟”,是传统的离别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友谊的怀念与感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照邻(约636年-约689年),字景升,唐代诗人,早期的骈文作家,风格以豪放和清丽见长。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卢照邻的友人高参军即将返回京城之际,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离别的惆怅。

诗歌鉴赏

《送梓州高参军还京》是卢照邻的一首送别诗,虽篇幅不长,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意象。诗的开头“京洛风尘远,褒斜烟露深”,以地名和天气描绘出送别时的环境,展现出一种远离繁华却又带有愁绪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北游君似智,南飞我异禽”,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羡慕与无奈,暗示了自己与友人之间的差异与隔阂。

“别路琴声断,秋山猿鸟吟”一句,诗人用琴声与自然中的猿鸟吟唱相对照,琴声的断绝象征着友谊的中断,而猿鸟的吟唱则为这一离别增添了几分凄凉与孤独。最后一句“一乖青岩酌,空伫白云心”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在青岩独酌,虽然有自然的陪伴,但内心深处却是空荡荡的,犹如那悠远的白云,难以捉摸。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唐代士人的离别情怀与对友谊的珍惜,在流畅的语言中蕴藏着深邃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京洛风尘远”描绘了远离京城的风尘,表现出距离的遥远。
  • 第二句:“褒斜烟露深”则通过自然景象渲染出一种深沉的情绪。
  • 第三句:“北游君似智”表达对友人的赞美,并暗示友人前途似锦。
  • 第四句:“南飞我异禽”,则突出诗人与友人的不同命运。
  • 第五句:“别路琴声断”,离别后琴声断绝,意味着友谊的中断。
  • 第六句:“秋山猿鸟吟”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
  • 第七句:“一乖青岩酌”,表现诗人独酌的孤独感。
  • 第八句:“空伫白云心”则传达了内心的无奈与思念。

修辞手法:

  • 此诗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尤其在“北游君似智,南飞我异禽”中,通过对比突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差异,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全诗核心在于表达离别之情,展现对友人未来的祝福与自身孤独的感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外界环境巧妙结合,形成了深厚的情感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京洛:象征繁华与远方,代表诗人向往的地方。
  • 褒斜:代表自然的环境,渲染出离别的氛围。
  • 琴声:象征友谊与情感的纽带。
  • 猿鸟吟:暗示孤独与凄凉的情感。
  • 白云:象征思念与飘渺的心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京洛”指的是哪个城市的结合?

    • A. 北京和洛阳
    • B. 长安和洛阳
    • C. 成都和洛阳
    • D. 南京和洛阳
  2. “一乖青岩酌”中的“乖”字在此表示什么?

    • A. 不对
    • B. 无意
    • C. 一个人
    • D. 难得
  3.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了离别的情感?

    • A. 风尘与烟露
    • B. 琴声与猿鸟
    • C. 青岩与白云
    • D. 以上所有

答案:

  1. B
  2. C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送友人》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卢照邻的《送梓州高参军还京》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而《登鹳雀楼》则强调壮丽的自然景色与壮志豪情。两者都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但在情感深度与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