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 赠前朝宫人琵琶色兰兰 赵万里据永乐》

时间: 2025-01-14 12:28:13

恨凝积。

佳人薄命尤堪惜。

尤堪惜。

事如春梦,了无遗迹。

人生适意无南北。

相逢何必曾相识。

曾相识。

恍疑犹览,内家园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秦娥 赠前朝宫人琵琶色兰兰
作者:耶律铸 〔元代〕

恨凝积。佳人薄命尤堪惜。
尤堪惜。事如春梦,了无遗迹。
人生适意无南北。相逢何必曾相识。
曾相识。恍疑犹览,内家园籍。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心中恨意凝聚不散,佳人的薄命更让人感到可惜。
更可惜的是,这一切如同春梦,转眼间了无痕迹。
人生随意而来,何必在乎南北方位的差异?
相遇时又何必执着于曾经的相识?
似乎恍惚间,仍在浏览那曾经的家园。

注释:

  • 恨凝积:怨恨积压在心中。
  • 佳人薄命:指美丽的女子命运悲惨。
  • 尤堪惜:更加令人惋惜。
  • 春梦:比喻短暂而虚幻的事情。
  • 了无遗迹:完全没有留下痕迹。
  • 适意无南北:人生随心所欲,不必拘泥于地域。
  • 相逢何必曾相识:相遇不必在乎以前是否相识。
  • 恍疑犹览:似乎恍惚间,仿佛仍在回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耶律铸(约1250-1320),字子昂,元代诗人,金朝皇族后裔。因其诗风清新,语言优美而著称,作品常表达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历史变迁的时期。诗中所表现的对于短暂人生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忆秦娥》以“恨凝积”开篇,便营造了一种压抑的情绪,表露出诗人对佳人薄命的惋惜。诗中“事如春梦,了无遗迹”一句,巧妙地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比作春梦,强调了美好事物的脆弱与易逝,使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

接下来,诗人提出“人生适意无南北”,这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哲学思考,告诉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不必过于执着于地理位置的差异,因而放宽心态,感受生活的本质。这里展现了诗人超脱的智慧,显示出一种洒脱的生活哲学。

最后两句“相逢何必曾相识,恍疑犹览,内家园籍”,将主题进一步提升,意指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并不需要曾经的交往,仿佛在时光的流转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可以重新建立的。诗人将内心的感受与对往昔的回忆交融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既温情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整首诗以清新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命运、人生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恨凝积:开篇即点出内心的苦痛与怨恨,暗示了一段不幸的情感经历。
  2. 佳人薄命尤堪惜:强调了对美丽而命运多舛的女子的惋惜,反映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3. 事如春梦,了无遗迹:运用了比喻,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形象化,令人感到无奈。
  4. 人生适意无南北:哲学性的思考,倡导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5. 相逢何必曾相识: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遇是偶然的,过去的经历并不重要。
  6. 恍疑犹览,内家园籍:表现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春梦,形象生动。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反问:通过反问加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怀念。诗人借助对佳人命运的反思,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相遇的意义,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梦:象征短暂、虚幻的美好。
  • 佳人:象征美丽与脆弱的生命。
  • 南北:象征人生的方向与选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佳人薄命”主要表达什么情感?

    • A. 喜欢
    • B. 惋惜
    • C. 轻视
  2. “事如春梦,了无遗迹”中的“春梦”比喻什么?

    • A. 美好的爱情
    • B. 短暂而虚幻的经历
    • C. 丰富的人生
  3. 诗中提到的人生观是什么?

    • A. 追求名利
    • B. 超脱世俗
    • C. 忧伤与孤独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耶律铸的《忆秦娥》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以“梦”作为主题,前者强调人生短暂与命运无常,后者则更多表达对失去的思念与情感上的纠结。两者在情感基调上虽有相似之处,但各自的时代背景与文化内涵却又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