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秦娥 春闺 宋琬 〔清代〕
春如绣。衔泥燕子黄昏后。黄昏后。受他双影,妒他双宿。悤悤过了梨花候。池塘不耐东风骤。东风骤。吹将波影,学人眉皱。
白话文翻译:
春天像绣花一样绚丽,黄昏时分,燕子衔着泥土回巢。黄昏时分,我看着双双成对的影子,心中嫉妒他们的双宿共栖。梨花盛开的时节悄然过去,池塘中不耐烦的东风骤然袭来。东风骤然吹起波光,似乎让我也忍不住愁眉不展。
注释:
字词注释:
- 衔泥:燕子衔着泥土,指燕子筑巢的动作。
- 双影:指成双成对的影子,暗含情感羡慕。
- 悤悤:形容忧愁或沉重的样子。
- 东风:春天的风,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波影:水面上的波纹影子,描绘出春天水边的景象。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燕子”,在古代诗词中常象征春天的来临和爱情的甜蜜。
- “梨花候”指梨花盛开的时节,常用于描绘春天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琬,清代女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在诗歌创作上颇具才华,以细腻的情感和敏锐的观察力著称。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春季,诗人或许处于闺房之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与内心的孤独,抒发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美好时光的惆怅。
诗歌鉴赏:
《忆秦娥 春闺》是一首典型的春闺诗,诗中通过春天的绚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妒忌,情感细腻而真挚。首句“春如绣”将春天的美丽比作绣花,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春日画面,仿佛让人置身于那温暖的季节之中。接下来的“衔泥燕子黄昏后”,燕子归巢的意象,既是春天的标志,也是温情的象征,诗人通过观察燕子的归来,感受到一种羡慕与嫉妒。
诗人对双影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内心的孤寂,仿佛在说,自己独自一人面对着成双成对的情感,内心的愁苦与妒忌愈加显现。接下来的“悤悤过了梨花候”,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梨花的盛开已成为过去,暗示着美好事物的易逝。
最后一联“池塘不耐东风骤”,描绘了春风的急促,似乎也暗示着情感的波动与不安。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一个孤独女子在春天里的复杂心境,既有对春日美好的向往,又夹杂着对爱情的渴望与嫉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如绣:春天的美丽如同精美的绣品,展现出春天的生机。
- 衔泥燕子黄昏后:燕子在黄昏时衔泥归巢,象征着家庭的温暖与爱情的归属。
- 受他双影,妒他双宿:诗人看到成双成对的影子,心中产生了嫉妒之情,表现出对爱情的渴望。
- 悤悤过了梨花候:梨花时节已经过去,暗示着美好时光的流逝。
- 池塘不耐东风骤:春风急促地吹过池塘,波纹荡漾,象征内心的烦躁与不安。
- 吹将波影,学人眉皱:波光的荡漾引发了诗人的忧愁,似乎也让诗人的眉头紧皱,表现出愁苦的情绪。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比作绣,生动形象。
- 拟人:将池塘与东风赋予情感,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黄昏后”的对称,使诗句更加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与对爱情的渴望,同时流露出内心的孤独与嫉妒,反映了女性在爱情与生活中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象征生机与希望。
- 燕子:寓意温暖的归属与爱情。
- 双影:象征爱情的甜蜜与羡慕。
- 梨花:象征美好时光的易逝。
- 东风:象征变化与内心的躁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春如绣”是用什么手法?
- A. 拟人
- B. 比喻
- C. 对仗
-
诗人看到的“双影”象征着什么?
- A. 孤独
- B. 友情
- C. 爱情
-
“池塘不耐东风骤”中,东风象征什么?
- A. 寒冷
- B. 变化
- C. 静谧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红楼梦》中的诗词部分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李清照的《声声慢》进行比较,李清照的作品同样表达了女性在爱情中的孤独与思念,但风格略显不同,更加细腻与哀婉。通过对比,可以更深入理解两位诗人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同。
参考资料:
- 《清代女性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唐诗宋词元曲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