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谦墨竹 其一 雨竹》

时间: 2024-09-19 20:37:32

阴浓愈觉重叠,翠湿何曾动摇。

静里试听馀韵,评来清胜芭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士谦墨竹 其一 雨竹
作者: 凌云翰 〔元代〕

阴浓愈觉重叠,翠湿何曾动摇。
静里试听馀韵,评来清胜芭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雨中竹子的景象。随着阴云的加重,竹子的翠绿显得愈发浓重而层叠;在淅沥的雨声中,竹子显得更加湿润而不曾动摇。诗人静静地倾听着余音,认为竹子的清雅胜过了芭蕉的清新。

注释:

  • 阴浓:阴云密布,形容天气阴沉。
  • 重叠:形容竹子层层叠叠,显得更加郁郁葱葱。
  • 翠湿:青翠而湿润,描绘竹子在雨中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 静里:在静谧的环境中。
  • 试听:倾听、聆听。
  • 馀韵:余音、余韵。
  • 评来:评价、议论。
  • 清胜:清雅、高洁,胜过。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芭蕉”常在古诗中用作清新、雅致的象征,代表着一种清凉的气息和生机。竹子与芭蕉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竹子独特韵味的欣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凌云翰,元代诗人,以写景抒情见长,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刻观察和独特感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代,作者可能在一个雨天中静坐,观察周围的自然景象,感受到竹子在雨中的独特魅力,因而产生了创作灵感。

诗歌鉴赏:

《高士谦墨竹 其一 雨竹》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雨中竹子的生动景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情眷恋。诗的开头“阴浓愈觉重叠”通过视觉感受引导读者进入一个阴云密布的环境,竹子的翠绿在阴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浓厚,层次感强烈,营造出一种恬静而深邃的氛围。接着,“翠湿何曾动摇”体现了竹子的坚韧和不屈,尽管雨水浇灌,但竹子依然挺拔,象征着一种高尚的品格。

“静里试听馀韵”则通过听觉的描绘增添了诗的层次,表现了诗人在静谧中对自然声音的细腻感知,余音缭绕,仿佛在与自然对话。最后一句“评来清胜芭蕉”则是对竹子与芭蕉的比较,强调了竹子的高洁与清雅,突出了诗人对竹子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热爱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心中一种超脱尘世的理想与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阴浓愈觉重叠:阴云密布,竹子在浓重的阴影中显得愈加层叠。
    2. 翠湿何曾动摇:竹子在雨中显得湿润而坚定,没有因风雨而动摇。
    3. 静里试听馀韵:在宁静的环境中,细心倾听竹子留下的余音。
    4. 评来清胜芭蕉:评价竹子的清雅高洁,胜过了芭蕉。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阴浓”与“翠湿”形成对仗,增强了节奏感。
    • 比喻:竹子被比作高洁的象征,与芭蕉形成对比,突显竹子的特质。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欣赏与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高洁、坚韧的品格。

意象分析:

  • 竹子:象征坚韧、高洁,代表一种清雅的气质。
  • :象征滋润与生命,表现自然的生机与变化。
  • 阴云:象征一种沉静与深邃的气氛,增强了诗的情感基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阴浓”指的是什么情况?

    • A. 天气晴朗
    • B. 天气阴沉
    • C. 天气炎热
  2. 诗人认为竹子比芭蕉更清雅的原因是什么?

    • A. 竹子高大
    • B. 竹子的音韵更胜一筹
    • C. 竹子的颜色更鲜艳
  3. “静里试听馀韵”中的“试听”指的是什么?

    • A. 看和听
    • B. 听和闻
    • C. 听和看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竹里馆》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竹里馆》比较,凌云翰的诗更注重竹子在雨中的生动表现,而王维则偏向于竹子与人的内心世界的交流。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史》
  • 《中国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