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儿》
时间: 2025-01-03 08:43: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啄木儿
作者: 王哲 〔元代〕
自卧自卧。西方憩息么。
自佐自佐。灵台聚真火。
发庚辛课。相应和。
物物拈来都打破。
元来现此一个。
跳出后无小无大。
敲着后不刚不懦。
便却如这音声那。
响喨玎珰明堂过。
遇玲珑共庆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在静卧中思考与休息的状态,西方的宁静让人感到舒适。作者自我安慰,灵台聚集着真实的火焰,是一种内心的启迪。发出声音的庚辛之课,体现出和谐的理念。无论如何,所有的事物都被重新审视和打破,最终显现出真实的本质。跳出世俗的束缚之后,没有大小之分,面对事物时也不再过于刚硬或懦弱。这样一来,声音的响亮与清脆便如同明堂的仪式,迎接着心灵的庆贺。
注释:
- 自卧自卧:自我安卧,表示一种放松的状态。
- 灵台:指心灵的空间,内心的明亮。
- 庚辛课:可能指某种教诲或经历,体现出生活中的磨练。
- 响喨玎珰:形容清脆悦耳的声音,像钟声般响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哲是元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元代的社会背景下,受到了当时文化的熏陶。王哲的诗风多为清新洒脱,常常表达出对生活的感悟与哲思。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王哲静谧的环境中产生的,他在思考与感悟中,通过对声音、内心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啄木儿》通过简单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在静谧时光中的思考与感悟。诗中反复的“自卧自卧”不仅描绘了宁静的状态,也暗示了对内心世界的关注。西方的宁静与灵台的火焰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作者对内心真实的追求。通过“物物拈来都打破”,作者表达了对事物本质的重新审视,仿佛在说只有打破成见,才能看到事物的真相。最后,诗的尾声通过清脆的音声与庆贺,传达出一种对生命和内心觉醒的赞美。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元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自卧自卧”:反复强调的状态,表现出一种自我放松和内心的安宁。
- “西方憩息么”:西方象征宁静,暗示了诗人对安逸的向往。
- “灵台聚真火”:比喻心灵的觉醒与启迪,象征着真实的思想。
- “发庚辛课”:生活的磨练与教诲,暗示人生经验的累积。
- “物物拈来都打破”:重新审视事物,打破固有的观念。
- “元来现此一个”:探寻事物的本质,最终得以显现。
- “跳出后无小无大”:超越世俗的限制,达到一种无我无物的境界。
- “敲着后不刚不懦”:面对生活的态度,既不强硬也不软弱。
- “响喨玎珰明堂过”:声音清脆,形容内心的觉悟与庆贺。
-
修辞手法:
- 反复:通过“自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内心的情感。
- 比喻:将灵台的火焰比作内心的启迪,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对仗之美,增强了艺术效果。
-
主题思想:诗歌表现了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追求,强调了对真实自我的反思与觉醒。
意象分析:
- 自卧:象征内心的宁静与自我反思。
- 灵台:象征心灵的明亮与觉醒。
- 声音:象征内心的启迪与庆贺,传达出一种对生命的赞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自卧自卧”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
- A. 忧伤
- B. 宁静
- C. 愤怒
-
“灵台聚真火”中的“真火”象征什么?
- A. 物质财富
- B. 内心的智慧
- C. 外部的光明
-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外界的批判
- B. 对内心的探索
- C. 对历史的追溯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王哲的《啄木儿》与李白的《庐山谣》在主题上都涉及内心的探索,但王哲的作品更加注重对自我状态的反思,而李白则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自由的追求。两者在意象和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王哲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