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战公求问》
时间: 2025-01-14 06:59: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庭芳 战公求问
作者: 王哲 〔元代〕
逸志清虚,放心坦荡,莫令烦冗萦牵。
修身养性,随分乐因缘。
便是崇真奉道,甲丹内长灵烟。
通闲趣,恬应得味,定许处长年。
如然。须了了,免除苦苦,锻炼流传。
便优游自在,做作新鲜。
直待元根渐莹,恁时节功行完全。
还知否,蓬莱路到,见且是人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强调心境的宁静与放松,劝人不要被繁杂琐事所困扰。修身养性,随缘而乐,便是对真理的崇敬与道德的修炼。追求内心的宁静,享受生活的乐趣,才能长久地保持身心的和谐。最终,当内在的根基渐渐明晰,功德圆满之时,便会抵达理想的境地,成为真正的人仙。
注释
- 逸志:指超脱的志向,清静的心境。
- 清虚:形容心境清净空灵。
- 莫令烦冗萦牵:不要让繁琐的事物缠绕自己的心灵。
- 随分乐因缘:随缘而乐,享受生活中的因缘。
- 崇真奉道:崇尚真理,恭敬道理。
- 甲丹:指内丹修炼,是道教中的一种修炼方式。
- 灵烟:指内丹修炼后的灵气。
- 通闲趣:指通达闲适的趣味。
- 定许处长年:指可以长久地保持这种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哲,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作品常体现出对道教思想的重视和对清静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元代,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此诗表达对内心宁静和道德修养的追求,借以逃避现实的烦恼。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逸志清虚”开篇,展现了诗人渴望一种清净无为的生活状态,反映了道教思想的影响。诗中的“放心坦荡”强调了一种心态的清明与开阔,倡导人们摆脱世俗的束缚。接下来的“修身养性,随分乐因缘”则进一步指出了修身的重要性,强调人应当随缘而乐,接受生活中的一切。
在描写修炼内丹的过程中,诗人用“甲丹内长灵烟”来象征内心灵性与真实的修行。诗中的“通闲趣,恬应得味”表达了对生活乐趣的深刻理解,认为闲适的生活能带来真正的幸福。
最后,诗人以“蓬莱路到,见且是人仙”结束,传达出一种理想的生活境界。在这里,蓬莱不仅仅是一处神仙居所,更是内心修行达到的境地,诗人通过对这种境界的描绘,传递出一种追求超脱、达观的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逸志清虚: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放心坦荡:形容心境的坦诚与开阔。
- 莫令烦冗萦牵:提醒不要被世俗琐事牵绊。
- 修身养性:强调内心修养的重要性。
- 随分乐因缘:享受生活的缘分,随遇而安。
- 崇真奉道:尊重真理,追求道德。
- 甲丹内长灵烟:道教内丹修炼的象征。
- 通闲趣:追求闲适的生活乐趣。
- 恬应得味:指生活的宁静和甜美。
- 定许处长年:希望这种状态能够长久保持。
- 须了了,免除苦苦:劝诫人们明了真理,去除烦恼。
- 锻炼流传:意指通过锻炼来传承精神。
- 优游自在,做作新鲜:过一种自由自在、充满新意的生活。
- 直待元根渐莹:期待内心的根基逐渐明晰。
- 恁时节功行完全:当功德圆满的时刻来临。
- 还知否,蓬莱路到:最后询问对方是否明白,指向理想的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甲丹内长灵烟”比喻内心灵性的修炼。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称和谐的结构。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心灵的修养与生活的追求,强调通过内修达到理想的生活状态,体现出一种对道教思想的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蓬莱:象征理想的生活境地,常与长生不老相关联。
- 灵烟:代表内心修炼的精华与灵性。
- 闲趣: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追求宁静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随分乐因缘”意指什么? a) 追求名利
b) 随缘而乐
c) 强求不满 -
“甲丹”在诗中代表了什么? a) 外在的修饰
b) 内心的修养与真实
c) 世俗的繁杂 -
诗的最后一句“还知否,蓬莱路到”是指什么? a) 追求名利
b) 理想的境界
c) 遭遇困境
答案:
- b) 随缘而乐
- b) 内心的修养与真实
- b) 理想的境界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可以将王哲的《满庭芳》与李白的《静夜思》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渴望,但王哲更加强调内心的修养和道教思想,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了对自然的感悟与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道教与中国诗歌》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