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得胜令_银烛照黄昏》

时间: 2025-01-04 07:54:33

银烛照黄昏,金屋贮佳人。

酒醉三更后,花融一夜春。

恩情,怕有些儿困。

亲亲,亲得来不待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双调得胜令·银烛照黄昏
银烛照黄昏,金屋贮佳人。
酒醉三更后,花融一夜春。
恩情,怕有些儿困。
亲亲,亲得来不待亲。


白话文翻译:

银色的烛光照亮了黄昏,金色的房间里藏着美人。
喝酒醉了,到了三更,花香融化了整个春夜。
情意绵绵,恐怕会有些困倦。
亲吻啊,亲吻是需要时间的,不必急于求成。


注释:

字词注释:

  • 银烛:指银色的蜡烛,象征烛光明亮。
  • 金屋:指华丽的房屋,暗示富贵与美丽。
  • 酒醉:形容酩酊大醉,沉醉于酒中。
  • 三更:指夜晚的第三个时辰,大约在凌晨。
  • 花融:花香浓郁,弥漫于空气中。
  • 恩情:指两人之间的深厚感情。
  • 亲亲:指亲密的行为或感情。

典故解析:

  • 此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引用,但体现了元代词曲中常见的描写男女情感的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可久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和词人,生平情况不详,但其词作多以情感细腻、辞藻华美著称。张可久创作了多首脍炙人口的曲子,深受当时文人和大众的喜爱。

创作背景: 《双调得胜令·银烛照黄昏》创作于元代盛行的文人聚会、酒宴之时,表达了酒醉后的迷醉心情和对爱情的思索。在当时,诗词常用于宴会和社交场合,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银烛的光辉和金屋的华丽开篇,描绘了一幅温暖而富丽的场景,暗示了佳人所带来的美好情感。接着,通过对“酒醉三更后”的描写,表现出一种醉态朦胧的状态,让人联想到夜的宁静与迷离。

“花融一夜春”则展现了春夜的温馨与浪漫,表达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诗中反复提到的“恩情”与“亲亲”则强调了感情的缠绵与细腻,流露出一种不急于求成的情感态度,令人感受到其中的温暖与柔情。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刻画了爱情的真实面貌,既有醉态朦胧的浪漫,又有对情感的深思,展现了张可久对爱情的理解与追求。最终,整首词通过简单而富有韵味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银烛照黄昏:烛光映照在黄昏的时刻,营造出一种温暖的氛围。
  2. 金屋贮佳人:华丽的房间里藏着美丽的女人,暗示了她的珍贵与独特。
  3. 酒醉三更后:表达了深夜饮酒后的迷醉状态,时间到了三更,醉意正浓。
  4. 花融一夜春:春夜的花香弥漫,象征着浪漫的爱情。
  5. 恩情,怕有些儿困:感情深厚,却又怕因过于亲密而感到疲惫。
  6. 亲亲,亲得来不待亲:亲密的接触需要时间,不能急于求成。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银烛照黄昏,金屋贮佳人”,形成和谐的对称美。
  • 比喻:将情感比作春夜的花香,生动形象。
  • 排比:使用“恩情”和“亲亲”的重复,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爱情的细腻描写,反映了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与珍惜,以及对亲密关系的理解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银烛:象征温暖、柔和的情感。
  • 金屋:代表富贵与美丽的生活。
  • :暗示放松与沉醉,体现了一种生活的享受。
  • :象征爱情的芬芳与浪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银烛”指的是什么? A. 银色的蜡烛
    B. 银色的灯
    C. 银色的花

  2. “酒醉三更后”中的“三更”指的是哪个时辰? A. 1点到3点
    B. 3点到5点
    C. 5点到7点

  3. “亲亲,亲得来不待亲”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急于求成
    B. 不急于求成
    C. 失落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张可久的《双调得胜令》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了爱情的细腻与温情,但张可久更侧重于夜晚的氛围与醉态,而李清照则更强调内心的细腻情感与思念。两者都展现了各自时代的女性情感与社会背景。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张可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