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皇恩 出京门有感》
时间: 2025-01-01 12:57: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忍泪出门来,杨花如雪。
惆怅天涯人离别。
碧云西畔,举目乱山重叠。
据鞍归去也,情悽切。
一日三秋,寸肠千结。
敢向青天问明月。
算应无恨,安用暂圆还缺。
愿人长似,月圆时节。
白话文翻译
忍着泪水走出门外,杨花飞舞如雪。
感到忧伤,心中惆怅天涯离别的情景。
在碧蓝的天空下,远望西边重叠的山峦。
骑在马鞍上归去,情感是如此的悲切。
一日如三秋,内心千般纠结。
敢问青天,明月可否明白我的心情。
算是没有怨恨,又何必在乎那圆缺的变化。
愿人们的情感,永远像月圆时节那样美好。
注释
- 忍泪:忍着眼泪,表达出门时的悲伤情绪。
- 杨花:指杨柳的花絮,形容飘落的情景,象征离别的感伤。
- 惆怅:忧愁、惆怅。
- 碧云:清澈的蓝天和云朵。
- 举目:抬头看,表示远望。
- 情悽切:情感悲切、深刻。
- 一日三秋:形容思念的时间漫长,一天似乎有三秋之久。
- 寸肠千结:形容心中无数的忧愁与牵挂。
- 问明月:向月亮提问,表达思念之情。
- 安用:又何必。
- 暂圆还缺:形容月亮的圆缺变化,象征人事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俊民,金朝诗人,生活在动荡的历史时期。他的诗作多描写离别、思念与情感,风格细腻而感人。李俊民的作品往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迁与个人的无奈。
创作背景
《感皇恩 出京门有感》是李俊民在离开京城时所作,感受到离别的苦涩与对未来的迷茫,展现了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怀念。
诗歌鉴赏
《感皇恩 出京门有感》是李俊民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离别的痛苦与思念的深邃。开篇“忍泪出门来,杨花如雪”便将读者带入一种充满悲伤的意境,杨花的飘落似乎象征着离别的无奈和哀愁。接着,诗人用“惆怅天涯人离别”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情感的基调更加沉重。
“碧云西畔,举目乱山重叠”描绘了眼前的自然景象,而诗人在此景中感受到的愁苦与孤独更是深刻。骑马归去的他,内心充满了“情悽切”,情感的波动让人感同身受。
“一日三秋,寸肠千结”一句则是将思念的深度与时间的漫长进行了细腻的描绘,仿佛一日的离别让人倍感煎熬。而“敢向青天问明月”则是诗人对明月的呼唤,渴望得到某种解答,这种无奈的提问让人心生感慨。
最后两句“愿人长似,月圆时节”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尽管有离别的痛苦,但仍期待着团圆与幸福。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生动,充分展现了李俊民对于离别与思念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忍泪出门来:描绘出诗人出门时的悲伤,泪水在眼中打转。
- 杨花如雪:杨花飘落,像雪花一样,象征离别的哀愁。
- 惆怅天涯人离别:表达对远方亲友的惆怅与思念。
- 碧云西畔:描绘天空的美丽,暗含诗人心中的孤独。
- 举目乱山重叠:远望重叠的山峦,象征着前路的坎坷。
- 据鞍归去也,情悽切:骑马归去,心情悲切。
- 一日三秋:强调思念的漫长与痛苦。
- 寸肠千结:内心的忧愁如同千丝万缕。
- 敢向青天问明月:向青天提问,渴望得到解答。
- 算应无恨,安用暂圆还缺:反思圆缺的无常,表达对缘分的理解。
- 愿人长似,月圆时节:期待团圆与美好,表达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杨花如雪”,用杨花比喻离别的悲伤。
- 对仗:如“忍泪出门来,杨花如雪”,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如“一日三秋”,夸大思念的时间感,增强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离别的深切思考,展现了人在面对离别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渴望,体现了人们对团圆和幸福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杨花:象征离别与凄凉。
- 青天与明月:象征对远方的思念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乱山重叠:象征旅途的坎坷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俊民所作的《感皇恩 出京门有感》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离别与思念
B. 自然景色
C. 战争与和平 -
“一日三秋”中的“三秋”形容的是什么? A. 时间的漫长
B. 秋天的美丽
C. 旅行的愉快 -
诗中提到的“明月”象征着什么? A. 美好的生活
B. 远方的亲人
C. 思念与渴望
答案
- A. 离别与思念
- A. 时间的漫长
- C. 思念与渴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感皇恩 出京门有感》与李白的《静夜思》均表达了思念之情,但前者更侧重于离别的苦楚,而后者则是对家乡的深切怀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李俊民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