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间步州南古堤》
时间: 2024-10-16 09:44: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江月 间步州南古堤 返照斜明双塔,乱山回远孤城。年来风物似升平。人说三王善政。 世事正宜静待,田园好去躬耕。云闲归鸟有遗声。唤起投林高兴。
白话文翻译:
夕阳斜照,双塔显得格外明亮,群山环绕,远处的孤城若隐若现。近年来,风景似乎都显得平和安宁。人们都说三王的政绩良好。 世间的事情正适合静静等待,田园生活是美好的选择,可以亲自耕作。云彩悠闲,归鸟的鸣叫声还在耳边回响。这声音唤起了我对投入自然、享受林间乐趣的向往。
注释:
- 返照:夕阳的余晖。
- 斜明:斜射的光线显得明亮。
- 双塔:指两座塔,具体名称不详。
- 乱山:群山连绵,错落有致。
- 回远:回望远处。
- 孤城:指远处的城市,因其孤立而称孤城。
- 年来:近年来。
- 风物:风景,景物。
- 升平:太平,安宁。
- 三王:指历史上的三位贤王,具体指哪三位不详。
- 善政:良好的政治。
- 世事:世间的事情。
- 静待:静静地等待。
- 田园:乡村,农田。
- 躬耕:亲自耕作。
- 云闲:云彩悠闲。
- 归鸟:归巢的鸟。
- 遗声:留下的声音。
- 投林:投入林间,指隐居或享受自然。
- 高兴:高昂的兴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恽,元代文学家,字仲谋,号秋涧,其诗文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此诗可能创作于他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时政的观察之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王恽在州南古堤散步时,观察到夕阳下的双塔、群山和孤城,感受到近年来社会的相对安定,同时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的淡然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西江月》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夕阳下的宁静画面,通过对双塔、群山和孤城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平和安宁的氛围。诗中“年来风物似升平”一句,既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也是对社会状态的隐喻,表达了诗人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后两句“世事正宜静待,田园好去躬耕”则进一步体现了诗人对世事的超然态度和对田园生活的渴望。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凝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返照斜明双塔”:夕阳斜照,双塔在余晖中显得格外明亮。
- “乱山回远孤城”:群山环绕,远处的孤城若隐若现。
- “年来风物似升平”:近年来,风景似乎都显得平和安宁。
- “人说三王善政”:人们都说三王的政绩良好。
- “世事正宜静待”:世间的事情正适合静静等待。
- “田园好去躬耕”:田园生活是美好的选择,可以亲自耕作。
- “云闲归鸟有遗声”:云彩悠闲,归鸟的鸣叫声还在耳边回响。
- “唤起投林高兴”:这声音唤起了我对投入自然、享受林间乐趣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返照斜明双塔”中,“斜明”比喻夕阳的余晖。
- 拟人:“云闲归鸟有遗声”中,“云闲”赋予云彩以悠闲的状态。
- 对仗:“返照斜明双塔,乱山回远孤城”中,“返照”与“乱山”,“斜明”与“回远”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的淡然态度,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返照:夕阳的余晖,象征着一天的结束和宁静的到来。
- 双塔:象征着人造的标志性建筑,与自然景观形成对比。
- 乱山:群山连绵,象征着自然的壮丽和不可预测性。
- 孤城:远处的城市,象征着人类社会的孤立和遥远。
- 云闲:云彩悠闲,象征着无拘无束的自然状态。
- 归鸟:归巢的鸟,象征着归家和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双塔”指的是什么? A. 两座塔 B. 两座山 C. 两座桥 答案:A
-
“年来风物似升平”中的“升平”是什么意思? A. 上升 B. 太平 C. 升起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三王”是指哪三位? A. 历史上的三位贤王 B. 三位诗人 C. 三位画家 答案:A
-
“世事正宜静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A. 积极进取 B. 消极等待 C. 淡然静观 答案:C
-
“云闲归鸟有遗声”中的“遗声”指的是什么? A. 留下的声音 B. 遗失的声音 C. 遗弃的声音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词对比:
- 王恽的《西江月》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王恽的诗更多了一层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诗选》:收录了王恽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元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王恽诗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