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次汪簿秋日见寄
原文展示:
隔水秋云薄,连山夕照荒。
去鸥分远色,来雁带初凉。
风物何常异,人生亦自忙。
因怀吾友问,医俗若为方。
白话文翻译:
隔着水面,秋天的云层显得稀薄,连绵的山峦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荒凉。
远去的鸥鸟带走了远方的色彩,飞来的雁阵带来了初秋的凉意。
自然的景物何以常常变化,人生的琐事又何尝不忙碌。
因此我想起我的朋友,想问问他,如何才能在这种世俗中找到解脱的方法?
注释:
- 隔水:指隔着水面,表现出一种空间的距离感。
- 秋云薄:秋天的云层轻薄,给人一种清冷的感受。
- 连山:指连绵不断的山脉。
- 夕照:指夕阳的照射。
- 去鸥:飞走的海鸥,象征着远去的事物。
- 来雁:飞来的大雁,象征着新的事物。
- 风物:自然风光和事物。
- 医俗:指医治世俗的困扰,寻找解脱的方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存,元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作品多以抒情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其诗常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秋日,作者收到朋友的来信,感慨秋天的景色和人生的忙碌,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世俗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次汪簿秋日见寄》以清新的自然描写引入,展现了秋天的景象。作者通过“隔水秋云薄”和“连山夕照荒”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稍显荒凉的秋日氛围。接着,诗人以“去鸥分远色,来雁带初凉”的意象,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飞走的鸥和飞来的雁象征着过去和未来,传达出对变化的感慨。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人生的思考,“风物何常异,人生亦自忙”,揭示了生活的无常与忙碌。诗人不仅在描写景物,更是在对人生的深刻反思,暗示着虽然自然界的变化无常,但人们的生活也同样充满了忙碌与纷扰。最后一句“因怀吾友问,医俗若为方”则是对朋友的思念,表达了在这种忙碌与世俗中,渴望寻求解脱的心情。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景象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展现了诗人的情感深度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隔水秋云薄
描述秋天的云层轻薄,带出一种空灵的意境。 -
连山夕照荒
连绵的山在夕阳下显得荒凉,体现出一种孤独感。 -
去鸥分远色
离去的海鸥带走了远方的色彩,暗示时间的流逝。 -
来雁带初凉
飞来的大雁带来了初秋的凉意,象征着新的开始。 -
风物何常异
自然景物总是在变化,人生也在不断变迁。 -
人生亦自忙
人生的琐事同样繁忙,无法停下脚步。 -
因怀吾友问
由于思念朋友,想要询问他。 -
医俗若为方
想知道在世俗中如何能找到解脱。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去鸥”和“来雁”比喻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变化。
- 对仗:整体结构工整,对仗工整,增强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象,反映出人生的无常与忙碌,同时也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解脱的渴望。
意象分析:
- 秋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 夕照:代表着生命的余晖,感叹时光的流逝。
- 鸥与雁:象征着离去与归来,时间与空间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李存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中“隔水秋云薄”中的“薄”字意指什么?
A. 厚重
B. 稀薄
C. 清晰
D. 迷蒙 -
“去鸥分远色”中的“去鸥”代表什么?
A. 飞来的鸟
B. 离去的事物
C. 自然景观
D. 忧愁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李存的《次汪簿秋日见寄》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写了自然景观,李存更侧重于人对世俗生活的思考,而王维则更多表现了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李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