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秀峰》

时间: 2025-01-04 07:33:12

平滑石之俗,其俗资磨砻。

磊丑石之秀,其秀在丑中。

正如古丈夫,貌寝气质雄。

又如圣人心,孔窍虚明通。

大都一拳许,含蓄华与嵩。

大巧本若拙,足见造化功。

好处元更多,摹写不易工。

君其善调护,抵击防儿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平滑石之俗,其俗资磨砻。
磊丑石之秀,其秀在丑中。
正如古丈夫,貌寝气质雄。
又如圣人心,孔窍虚明通。
大都一拳许,含蓄华与嵩。
大巧本若拙,足见造化功。
好处元更多,摹写不易工。
君其善调护,抵击防儿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首先提到平滑的石头,说明这种石头的光滑是经过磨砺而成的;而看似丑陋的石头,其真正的美在于其外表的丑陋中。就像古代的男子,外表虽不出众,但气质却雄伟;又如圣人的内心,空灵而明澈,能够通达万物。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美好特质都蕴含在细微之处。真正的巧妙往往看似笨拙,这正是造物主的功力所在。生活中的美好还有很多,但要想描摹却并不容易。所以,君子应当善于调和和保护这些美好,抵御外界的侵扰,以保护孩子们的纯真。

注释:

  • 磨砻:指用石头、砂纸等磨平或打磨物体。
  • 磊丑:形容石头的外观丑陋,实际上却蕴含美丽。
  • 古丈夫:古时的男子,强调内在气质的重要性。
  • 孔窍:指心灵的感知能力,空明而通达。
  • 含蓄:指内在的深厚和丰富,外在却不显露。
  • 造化:指自然和创造的力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秦略,金朝诗人,以工整的诗句和深刻的哲理见长,其作品常常探讨人性、自然和社会。

创作背景:

在金朝时期,社会动荡,文化氛围复杂,秦略通过这首诗传达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思考,以“石”为喻,表达了内在的美与外表的丑陋之间的辩证关系。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石头为引子,探讨了美与丑、内在与外在的关系。诗人用“平滑石”和“磊丑石”对比,传达出一种深刻的哲理:真正的美往往隐藏在丑陋的外表之下,正如一个人的气质并不单靠外貌来判断。接着,诗人将这种对比引申至人性,指出古代男子虽然外表平凡,但其内在的气质却是雄伟的,而圣人的心灵则是明澈的,能洞察万物。

诗中进一步揭示,许多美好的东西并非易于显露,它们常常蕴含在细微之处,真正的巧妙和智慧往往看似笨拙。这种哲理不仅反映了自然的规律,也提醒人们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和珍惜那些看似平常却深具价值的事物。

最后,诗人以“君其善调护”结束,强调了保护和珍视美好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孩子们的保护,寓意深刻,催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平滑石之俗,其俗资磨砻:平滑的石头是通过磨砺而成,象征经过磨难而获得的美好。
  2. 磊丑石之秀,其秀在丑中:虽然石头外观丑陋,但其中的美在于其内在的质感。
  3. 正如古丈夫,貌寝气质雄:古代男子外表平凡,但气质与内涵却非同一般。
  4. 又如圣人心,孔窍虚明通:圣人的内心如同空灵的空间,聪明而通透。
  5. 大都一拳许,含蓄华与嵩:美好往往蕴藏在细微的地方,含蓄而深厚。
  6. 大巧本若拙,足见造化功:真正的巧妙往往表现得像是笨拙,这体现了自然的造化。
  7. 好处元更多,摹写不易工:生活中有许多美好,但要描摹却不容易。
  8. 君其善调护,抵击防儿童:君子应当善于保护这些美好,抵挡外界的侵扰,以保护儿童的纯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石”象征人性和内在美,形成鲜明对比。
  • 对仗:如“平滑石”与“磊丑石”,形成对比和呼应。
  • 拟人:赋予石头以情感,传递人性的哲理。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美与丑、内在与外在的辩证关系,强调内在品质的重要性,呼吁人们珍惜和保护那些隐藏的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坚韧与真实,反映人性与内在美。
  • 古丈夫:代表传统男子的气质与品德。
  • 圣人心:象征智慧与通达的内心世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平滑石”的特征是什么?

    • A. 天然形成
    • B. 经磨砺而成
    • C. 颜色鲜艳
    • D. 大小不一
  2. 诗中所说的“古丈夫”主要强调了什么?

    • A. 外貌
    • B. 气质
    • C. 财富
    • D. 年龄
  3. 根据诗中内容,真正的巧妙往往表现为什么样的外观?

    • A. 华丽
    • B. 笨拙
    • C. 复杂
    • D. 朴素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王之涣
  • 《春望》 杜甫

诗词对比:

比较秦略的《拳秀峰》和杜甫的《春望》,前者强调内在美与外在丑的辩证关系,后者则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表达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怀与忧虑,两者在主题上有所不同,但均展现了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金朝诗人秦略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