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斗杓照水半垂天,
水气涨天如白烟。
南北橹声争上下,
月中闻鼓避官船。
白话文翻译:
斗杓(北斗星)照耀着水面,半垂在天边;
水面上的雾气弥漫,仿佛白色烟雾般飘渺。
南北两岸的橹声此起彼伏,争先恐后;
在月光中听到鼓声,躲避着官船的经过。
注释:
- 斗杓:指北斗星,古代称北斗为斗,斗杓为斗柄,形象地描述了星星的方位。
- 水气:指水面上蒸腾的水汽,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 白烟:形容水气的轻盈和飘荡,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
- 南北橹声:南北两岸的船只划水声,表现出水乡的繁忙气息。
- 避官船:指百姓在官船经过时选择避让,反映出官民之间的微妙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萨都剌,元代诗人,原名萨都剌,字天池,号雪渔,来自于今内蒙古地区。他擅长山水诗,诗风清新俊逸,常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元代,时期的社会环境动荡不安,河流与水乡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诗中通过描绘黄河的景象,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黄河》以生动的意象和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黄河的壮丽景色和水乡的喧嚣。诗的开头以“斗杓照水半垂天”引入,设置了一个清晨或黄昏的时刻,斗杓星辉映着水面,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接着“水气涨天如白烟”,将黄河的蒸腾气息与天相连,展现了自然的神奇与变化。南北的橹声争相上下,生动地描绘了水乡的繁忙与活力,仿佛能听见船只在激烈竞争中划水的声音。最后一句“月中闻鼓避官船”,则透露出一种隐秘的紧张感,官船的到来使得百姓不得不避让,反映了当时官民关系的微妙。
整首诗以黄河为背景,融合了山水与人文,展现了自然的雄伟与人间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斗杓照水半垂天:描绘北斗星的光辉洒在水面,像是半垂在天空中,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水气涨天如白烟:水面上蒸气弥漫,模糊了天际,形成了朦胧的景象,增加了神秘感。
- 南北橹声争上下:南北两岸的船只在争相划水,声响此起彼伏,表现出水乡的热闹与繁忙。
- 月中闻鼓避官船:在月光下,鼓声传来,百姓避让官船,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紧张与对权力的敬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气比作白烟,形象生动。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用“争上下”形容橹声,给人一种生动的感觉。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绘黄河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与思考,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间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斗杓:象征着天上的指引,代表着时间与方向。
- 水气:寓意着生命的流动与变化,体现了自然的神秘。
- 橹声:象征着生活的忙碌与不息,表现了人们对生存的努力。
- 月中鼓声:代表着社会的权威与民众的无奈,反映了官民关系的紧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斗杓”指的是哪个星星?
- A. 北斗星
- B. 南斗星
- C. 天狼星
-
诗中提到的“水气”比作什么?
- A. 云
- B. 白烟
- C. 雾
-
在诗中,百姓为什么要“避官船”?
- A. 因为害怕
- B. 因为尊重
- C. 因为避让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在《登鹳雀楼》中,王之涣同样通过自然景观表达了人生哲理,但侧重于个人的豪情壮志,而萨都剌则更注重自然与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社会环境的复杂性。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萨都剌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山水诗的发展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