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送虞伯生使蜀降香》
时间: 2025-01-04 09:34: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送虞伯生使蜀降香
作者: 李源道 〔元代〕
城南尺五去天低,
回首彤楼十二梯。
六月岷山犹有雪,
三春云栈迥无泥。
浣花溪上看秧马,
芳草渡头闻竹鸡。
见说草堂遗构在,
公馀须到锦城西。
白话文翻译:
在城南,离天空只有尺五的高度,
回首望去,彤楼上有十二道阶梯。
六月的岷山上依然有雪,
三春的云栈上却没有泥泞。
在浣花溪边可以看到秧马,
在芳草渡头可以听到竹鸡的叫声。
听说草堂的遗迹依然在,
公余之时,你一定要去锦城的西边。
注释:
- 尺五:指的是离天的高度,形容天空很低。
- 彤楼:红色的楼阁,这里指代美丽的建筑。
- 岷山:位于四川省,是著名的山脉,六月时雪景奇特。
- 云栈:高空中的栈道,春天时风景如画。
- 浣花溪:著名的水流,适合观赏自然。
- 秧马:指水田里工作的马,象征农村的生活。
- 竹鸡:指生活在竹林中的鸡,常见于乡村。
- 草堂:指杜甫草堂,表示诗人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源道,元代诗人,风格独特,擅长写景抒情,作品多关注自然和人情,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
此诗是在送别友人虞伯生前往蜀地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蜀地美景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蜀地的自然美景与人文景观,展现出诗人对友人的关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开头两句通过“尺五”和“十二梯”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城南景色的细腻观察。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岷山的雪和云栈的清爽,传达出蜀地的独特气候与美丽风光,形成了一种鲜明的视觉对比。
诗中“浣花溪”和“芳草渡头”的描写,不仅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也隐含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珍视。最后两句提到的草堂遗构,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追忆与对文化的传承,表达了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
整体来看,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交织着浓厚的人情味与自然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根基与对友人的真挚情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城南尺五去天低:描绘城南的景象,天空似乎触手可及,营造出一种亲切感。
- 回首彤楼十二梯:回望时,彤楼的阶梯给人一种层次分明的美感。
- 六月岷山犹有雪:岷山在夏季依然有雪,突显了其气候的独特。
- 三春云栈迥无泥:春天的云栈清新无泥,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赞美。
- 浣花溪上看秧马:溪边的秧马映衬出乡村生活的惬意。
- 芳草渡头闻竹鸡:竹鸡的鸣叫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与灵动性。
- 见说草堂遗构在:提及草堂遗迹,表达对历史的留念。
- 公馀须到锦城西:最后一句寄托了对友人的期望,鼓励其游览美景。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六月岷山犹有雪,三春云栈迥无泥”,形成了平衡的对比。
- 比喻与拟人:通过景物的描写,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蜀地的美丽景色和乡村生活,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与对自然的热爱,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岷山:象征高洁与雄伟的自然景观。
- 浣花溪:代表着清澈与生活的宁静。
- 竹鸡:象征着乡村的生机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彤楼”指的是什么?
- A. 红色的楼阁
- B. 白色的建筑
- C. 绿色的亭子
-
“六月岷山犹有雪”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 A. 夏天的炎热
- B. 冬天的寒冷
- C. 岷山的独特气候
-
诗中提到的“竹鸡”代表了什么?
- A. 乡村的生机
- B. 城市的喧闹
- C. 农田的干旱
答案:
- A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早发白帝城》:同样描绘自然风光,展现了对美景的赞美,不过情感更为激昂。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研究》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