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时间: 2025-01-01 15:24:03

夜来霜重。

帘外寒风劲。

横笛楼头才一弄。

惊破绿窗幽梦。

起来情绪如何。

开门月色犹多。

照我如常如画,更谁能似姮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平乐
夜来霜重。帘外寒风劲。
横笛楼头才一弄。惊破绿窗幽梦。
起来情绪如何。开门月色犹多。
照我如常如画,更谁能似姮娥。

白话文翻译

夜里霜降得很重,窗帘外寒风呼啸。
楼头的横笛刚刚吹了一曲,惊醒了我在绿窗里做的幽梦。
我起来后,心情如何呢?打开门,月光依然明亮。
这光照耀着我如同画中人,谁能像那嫦娥一样美丽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霜重:指霜降得很重。
  • 寒风劲:寒冷的风猛烈。
  • 横笛:一种乐器,这里指吹奏的乐曲。
  • 惊破:惊醒、打破。
  • 绿窗幽梦:指在窗边做的美梦。
  • 姮娥:嫦娥,传说中的月亮女神。

典故解析

  • 嫦娥:古代神话中嫦娥为月宫仙子,象征着美丽与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秉忠,元代诗人,出身于士族,生活在北方。他的诗歌多抒发个人情感,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其作品在风格上既有元代的豪放,也不乏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 《清平乐》创作于一个寒冷的夜晚,反映了诗人对夜晚宁静氛围的感受,同时也隐含了对爱情与孤独的思考。

诗歌鉴赏

《清平乐》是一首抒情性极强的词作,诗人在幽静的夜晚,通过描绘寒霜与风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开头两句“夜来霜重。帘外寒风劲。”,描绘了自然环境的严酷,似乎在映射着内心的孤寂。接下来,诗人通过“横笛楼头才一弄”,引入音乐的元素,打破了夜的寂静,表现出一种突如其来的感动与惊醒。

“惊破绿窗幽梦”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梦境的美好与现实的无情,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接下来“起来情绪如何”,诗人自问自答,反映出内心的思索与挣扎。最后两句“照我如常如画,更谁能似姮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月光的欣赏,也流露出对嫦娥那种绝世美丽的向往和无奈。

整首词情感细腻,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对比,表现了孤独与美好之间的矛盾,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夜来霜重:夜间降霜,天气寒冷,营造了一个清冷的环境。
  2. 帘外寒风劲:窗帘外的寒风猛烈,增强了寒冷的感觉。
  3. 横笛楼头才一弄:楼上的横笛刚吹了一曲,打破了夜的宁静。
  4. 惊破绿窗幽梦:音乐惊醒了在窗前的美梦。
  5. 起来情绪如何:我醒来后的情绪是怎样的?
  6. 开门月色犹多:打开门,看到明亮的月光依旧。
  7. 照我如常如画:月光照耀下的我像画中人。
  8. 更谁能似姮娥:谁能像嫦娥那样美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比作画中人,表现出一种优雅的孤独感。
  • 对仗:如“夜来霜重”和“帘外寒风劲”,形成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孤独的反思,体现了人在自然与情感之间的矛盾体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冷清与孤独。
  • 横笛:音乐的美好与人生的瞬间。
  • 月光:象征纯洁与美丽。
  • 嫦娥:美丽与孤独的结合体,反映诗人对完美与梦想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清平乐》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刘秉忠
    C. 苏轼
    D.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姮娥”指的是哪位神话人物?
    A. 西王母
    B. 嫦娥
    C. 观音
    D. 玉兔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同样描写月夜的作品,如李白的《静夜思》,表现出思乡之情,而刘秉忠的《清平乐》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体验。

通过这些对比与推荐,读者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诗歌的主题与情感。

参考资料

  1. 《元代诗人刘秉忠研究》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古典诗词的意象与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