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沉醉东风 宫词》

时间: 2025-01-01 15:01:24

双拂黛停分翠羽,一窝云半吐犀梳。

宝靥香,罗襦素,海棠娇睡起谁扶?

肠断春风倦绣图,生怕见纱窗唾缕。

  花月下温柔醉人,锦堂中笑语生春。

眼底情,心间恨,到多如楚雨巫云。

门掩黄昏月半痕,手抵着牙儿自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双调沉醉东风 宫词
作者: 孙周卿

双拂黛停分翠羽,一窝云半吐犀梳。
宝靥香,罗襦素,海棠娇睡起谁扶?
肠断春风倦绣图,生怕见纱窗唾缕。
花月下温柔醉人,锦堂中笑语生春。
眼底情,心间恨,到多如楚雨巫云。
门掩黄昏月半痕,手抵着牙儿自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女性的娇媚。诗中提到“黛停”、“翠羽”等,表现了女子的妆容和服饰之美;“云半吐犀梳”则形象地描绘出她的发饰。接着提到“海棠娇睡”,暗示着女子的惹人怜爱和春日的懒散。后面几句则流露出对春风的依恋和对爱情的思考,情感的纠结如“眼底情,心间恨”,表现出内心的复杂感受。最后一句“门掩黄昏月半痕”则点出一种静谧的氛围,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注释

  • 双拂黛:指双眉如黛,形容女子的眉毛。
  • 翠羽:指翠绿色的羽毛,形容女子的衣服或装饰。
  • 海棠娇:海棠花娇艳美丽,寓意女子的美丽。
  • 肠断春风:表达因春风而生的情感纠葛。
  • 纱窗唾缕:指窗户的轻纱,暗示了对外界的渴望与忧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周卿是元代著名的词人,他的词作以清丽婉约著称,常常描绘女性的柔美与情感。其作品深受当时文化氛围的影响,常以细腻的笔触表现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词的创作背景与元代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元代是一个充满变革与文化交融的时代,词作中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细腻描绘。

诗歌鉴赏

本首《双调沉醉东风 宫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的妆容、服饰及其内心世界,展现了春日的温柔与浪漫。开篇通过“双拂黛停分翠羽”的描写,勾勒出女子的俊美形象,接着以“海棠娇睡起谁扶”引入对女子娇羞的描绘,流露出一种春日的慵懒和对爱情的期待。诗中“肠断春风倦绣图”一句,生动地表达了对春风的依恋和对过往情感的追忆,情感深邃而细腻。

整首词的意象丰富,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尤其是“眼底情,心间恨”的对比,深刻揭示了爱情中常见的矛盾与痛苦。最后,诗句“门掩黄昏月半痕”则带有一丝惆怅与无奈,仿佛在诉说着一种未尽的情感,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整首词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深刻反映了人们内心对爱情与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双拂黛停分翠羽:描绘女子的眉毛与服饰,展现美丽。
  2. 一窝云半吐犀梳:比喻女子的发型,形象生动。
  3. 宝靥香,罗襦素:形容女子的妆容与衣着,透露出温婉的气质。
  4. 海棠娇睡起谁扶?:以海棠花引申为女子的娇态,营造出春日的慵懒。
  5. 肠断春风倦绣图:表达对春风的依恋,暗含情感的复杂。
  6. 生怕见纱窗唾缕:展示对外界的渴望与忧虑。
  7. 花月下温柔醉人:在花月之下,氛围温柔,令人沉醉。
  8. 眼底情,心间恨:情感的矛盾与复杂,恰如其分。
  9. 到多如楚雨巫云:形容内心情感的纷繁复杂。
  10. 门掩黄昏月半痕: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留给读者遐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妆容与自然景物相结合,增强了形象的生动性。
  • 拟人:春风被赋予情感,增添了情感的层次与深度。
  • 对仗:如“眼底情,心间恨”,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情感的复杂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女子的美丽与内心的感受,探讨了爱情的复杂性,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思考,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和浓厚的春日气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春风:象征着温暖与希望,但也暗含感情的纠结。
  2. 海棠:象征着美丽与娇羞,常用以比喻女子的柔美。
  3. 花月:代表自然美景,营造出浪漫的氛围。
  4. 纱窗:象征着对外界的渴望与隔绝,表现出一种内心的矛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苏轼
    C. 孙周卿
    D. 白居易

  2. 填空题
    诗中提到的“海棠娇睡”中“海棠”象征着__

  3. 判断题
    诗中的“眼底情,心间恨”是表达爱情的甜蜜。 (对/错)

答案

  1. C
  2. 美丽与娇羞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温庭筠《杨柳枝词》

诗词对比
《双调沉醉东风 宫词》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描绘了女性的柔美与内心情感,但前者更侧重于春日的温柔与情感的复杂,而后者则突出女性的思念与忧伤。两者都使用了细腻的比喻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层次。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代词曲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