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席分赋得卖花声》
时间: 2025-01-19 16:01: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摘向筠篮露未收,唤来深巷去还留。
一堤杏雨寒初减,万枕梨云梦忽流。
临镜不妨来更早,惜花无奈听成愁。
怜他齿颊生香处,不在枝头在担头。
白话文翻译:
将花摘进竹篮,露水尚未干。
呼唤他在深巷中走来又走去。
一堤杏花雨水刚刚减弱,
无数梨花云雾梦境般流动。
对着镜子不妨早来些,
可惜惜花的心情只能听到愁绪。
怜惜他那香气萦绕的地方,
不在枝头而在担头。
注释:
- 筠篮:竹制的篮子,古时用来盛放花卉。
- 深巷:指小巷,暗喻幽静的环境。
- 杏雨:指杏花落雨,形容春天的景象。
- 梨云:梨花如云,形容梨花盛开的美丽。
- 担头:指担子上,意指装载花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景仁(约1640年-1710年),字景仁,号白云,清代诗人,出身于士族,工诗善词,常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珍惜与对花卉的热爱,同时也暗含了对美好事物短暂性的感慨。
诗歌鉴赏:
《即席分赋得卖花声》是一首典型的清代诗作,诗中展现了春天的气息以及对花的深情。在开篇,诗人用“摘向筠篮露未收”描绘出春日早晨的清新,露水未干的花朵更显娇嫩。接着“唤来深巷去还留”,诗人似乎在呼唤着某个特定的人,带着对花的珍惜与眷恋。
“一堤杏雨寒初减,万枕梨云梦忽流”的描写则将季节的变换与自然之美结合,杏花的雨水刚刚减少,梨花的云雾则在梦幻中流动,显示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接下来“临镜不妨来更早,惜花无奈听成愁”,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对花朵凋谢的无奈,展现了深切的情感。最后一句“怜他齿颊生香处,不在枝头在担头”,则以“担头”的意象点出花卉的归宿,表明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向往。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通过细腻的描写,流露出对春天和花卉的热爱与珍惜,同时也隐含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摘向筠篮露未收:描写花朵被摘进竹篮,露水尚未蒸发,意在突显花的娇嫩。
- 唤来深巷去还留:暗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深巷的安静与深邃。
- 一堤杏雨寒初减:杏花的雨水刚刚减少,象征着春天的温暖即将到来。
- 万枕梨云梦忽流:梨花如云,流动的梦境,展现了春天的梦幻色彩。
- 临镜不妨来更早: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希望能早些享受。
- 惜花无奈听成愁:对花的惜惜之情,感慨花的短暂,隐含愁绪。
- 怜他齿颊生香处:描绘香气的来源,表达对美的眷恋。
- 不在枝头在担头:意在强调花的最终归宿,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杏花雨比喻成春天的象征。
- 拟人:将花的香气赋予情感,表现对花的喜爱。
- 对仗:诗中句式和意象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短暂美好的珍惜与感怀,强调了自然的美丽与人生的无常,具有浓厚的抒情特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象征美好与短暂。
- 镜子:象征自我反省与时间的流逝。
- 担头:象征承载与归宿,暗示美好事物的去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筠篮”指的是什么?
- A. 竹篮
- B. 木篮
- C. 铁篮
-
“一堤杏雨”中的“杏雨”指的是什么现象?
- A. 雨水
- B. 杏花落雨
- C. 某种气候
-
诗中“惜花无奈听成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兴奋
- B. 伤感
- C. 无所谓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黄景仁 vs. 李清照:两位诗人都描绘了自然之美,但黄景仁更侧重于春天的生机与花的瞬息,而李清照则更强调个人情感与生活的感受。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