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其二 谢张芳远惠杏花》

时间: 2025-01-01 15:56:14

闭门日日听风雨。

不道春如许。

老来犹自爱看花。

及至看花双眼被愁遮。

杏花不改胭脂面。

愁里惊相见。

花枝犹可慰愁人。

只是鬅鬙短鬓不禁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闭门日日听风雨。
不道春如许。
老来犹自爱看花。
及至看花双眼被愁遮。
杏花不改胭脂面。
愁里惊相见。
花枝犹可慰愁人。
只是鬅鬙短鬓不禁春。

白话文翻译

我关上门,每天听着风雨的声音。
却不知道春天竟是这样的美好。
年纪渐老,仍然喜欢看花。
但当我看花时,双眼却被愁苦遮蔽。
杏花依旧呈现出桃红的面容,
在愁苦中我惊讶地相遇。
花枝仍然可以安慰愁苦的人,
只是我的头发短而稀疏,无法抵挡春天的到来。

注释

  • 闭门:形容自我隔绝,与外界隔离。
  • 春如许:春天如此美好,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感慨。
  • 老来:年纪已大,感叹时间流逝。
  • 愁遮:愁苦遮蔽了视线,无法欣赏美景。
  • 杏花:杏花象征春天的到来,代表着美好和希望。
  • 鬅鬙短鬓:指头发稀疏,象征衰老与无奈。

典故解析

杏花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着青春、爱情和希望,尤其是在春天的背景下。诗中提到的“杏花”不仅是一种花,更是诗人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邵亨贞,元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代,反映了作者在春天来临之际,面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闭门听风雨”开篇,营造出一种孤独和隔绝的氛围,诗人似乎在生活的烦恼与愁苦中与春天失去了联系。通过“老来犹自爱看花”,诗人表达了虽年事已高,但对春花的热爱依然不减。然而,随着“及至看花双眼被愁遮”的出现,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哀伤,花的美丽在愁苦的遮蔽下变得难以直视。

“杏花不改胭脂面”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杏花的娇美,仿佛在提醒诗人,即使生活再苦,春天的美丽依旧存在。然而,紧接着“愁里惊相见”,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美好的事物与愁苦的现实相互交织,令人难以释怀。

最后两句“花枝犹可慰愁人,只是鬅鬙短鬓不禁春”,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接受,尽管花枝可以带来些许安慰,但岁月的流逝却让他感到自己无法再像从前那样欣赏春天的美好。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在欣赏美的同时,也充满了对时间无情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闭门日日听风雨:表现了诗人封闭自我,与外界隔绝,内心的孤独感。
  2. 不道春如许:诗人自我反思,意识到自己居然忽视了春天的美好。
  3. 老来犹自爱看花:尽管年纪大了,诗人依然热爱春花,显示出对美的向往。
  4. 及至看花双眼被愁遮:看花时却因愁苦而无法欣赏,体现了内心的矛盾。
  5. 杏花不改胭脂面:杏花的美丽未曾改变,象征着美好的事物依旧存在。
  6. 愁里惊相见:在愁苦中再度见到花,感到意外与惊讶。
  7. 花枝犹可慰愁人:花枝仍能带来安慰,暗示对美好事物的依赖。
  8. 只是鬅鬙短鬓不禁春:尽管有花的慰藉,但自己却因年老而无法享受春天的快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花与人的情感联系在一起,表现了内心的愁苦。
  • 拟人:将杏花描绘成有情感的存在,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与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展现了人们在面对美好与苦痛时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闭门:象征孤独与隔绝。
  • 风雨:代表生活中的艰难与不安。
  • 杏花:象征春天的美好与希望。
  • :代表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 短鬓:象征衰老与对时间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邵亨贞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花是什么花? A. 桃花
    B. 杏花
    C. 梨花
    D. 菊花

  3. 诗人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愁苦
    C. 忧伤与无奈
    D. 愤怒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
  • 《桃花源记》:陶渊明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诗词对比

  • 邵亨贞《虞美人》李白《月下独酌》:两者均展现了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感慨,但前者更偏向于对春天的无奈,而后者则表现出一种洒脱的态度。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邵亨贞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