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其三》
时间: 2025-01-01 15:49: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菊坡九日登高路。
往事知何处。
陵迁谷变总成空。
回首十年秋思吹台东。
西窗一夜萧萧雨。
梦绕中原去。
觉来依旧画楼钟。
不道木犀香撼海山风。
白话文翻译:
在菊坡上,九月九日我登高的路上,
往昔的事情如今又在哪里呢?
山陵迁移,山谷变迁,最终一切都成了空虚。
回首过去十年,秋风吹过台东,
西窗下,一夜的细雨萧萧而落。
梦中徘徊于中原的故土。
醒来时,依旧是那画楼的钟声。
不想那木犀的香气,竟在海山的风中摇曳。
注释:
- 菊坡:指的是登高赏菊的地方,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习俗是登高。
- 陵迁谷变:山丘迁移,山谷改变,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 十年秋思:指作者对过往十年秋天的思考与回忆。
- 西窗:西边的窗户,象征着思念与孤独。
- 萧萧雨:形容雨声细微而凄凉。
- 画楼:指精美的楼房,象征着美好与怀念。
典故解析:
- 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代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习俗,寓意长寿和团圆。
- 木犀:木犀的香气象征着秋天的气息,常用来表达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元干,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时事,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重阳节,表达了作者对往事的追忆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融合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虞美人·其三》展现了深邃的思乡情感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开篇以“菊坡九日登高路”引入,既点明了节日背景,又营造出浓厚的秋意。第一句便带有一种怀旧的情绪,作者在此处发问“往事知何处”,引发读者对时间与记忆的思考。此后,诗中通过“陵迁谷变”表达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化,暗喻过往的美好已成空谈,令人感到深深的惋惜。
接下来的“回首十年秋思吹台东”则将时间的跨度拉长,十年的浮沉如秋风般飘渺,带着淡淡的忧伤。诗人通过“西窗一夜萧萧雨”描绘出孤独的氛围,雨声萧萧,似乎在诉说着他内心的惆怅与思绪的纷乱。最后两句“觉来依旧画楼钟”和“不道木犀香撼海山风”则将情感推向高潮,画楼的钟声依旧响起,仿佛在唤醒诗人内心深处的回忆,而木犀的香气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依旧存在的情感纠葛。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美好往事的怀念,也有对现实无奈的感叹,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与深刻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菊坡九日登高路:指重阳节时的登高活动,暗示诗人与节日的关联。
- 往事知何处:引发对过往的追忆,表达对记忆的迷茫。
- 陵迁谷变总成空:感慨山川的变化,象征人生无常,往事已成空。
- 回首十年秋思吹台东:时间的流逝,带来深深的思考与感慨。
- 西窗一夜萧萧雨:描绘孤独的环境,暗示作者内心的惆怅。
- 梦绕中原去:梦中思念故土,表达乡愁。
- 觉来依旧画楼钟:醒来时却发现现实与记忆的交织,时空的错位。
- 不道木犀香撼海山风:最后一句表达对香气的描绘,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持续。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陵迁谷变”比喻生命的变迁。
- 拟人:如“画楼钟”赋予钟声以情感。
- 对仗:全诗的句式整齐,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思考。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乡之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菊花:象征重阳节,寓意长寿与团圆。
- 西窗:象征孤独与思念。
- 雨:象征悲伤与思绪的纷乱。
- 木犀:象征秋天的气息与怀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重阳节的习俗是什么?
- A. 赏月
- B. 登高
- C. 吃粽子
- D. 祭祖
-
“陵迁谷变”表达了什么含义?
- A. 自然景观的变化
- B. 人生的无常
- C. 季节的变换
- D. 记忆的美好
-
“西窗一夜萧萧雨”中的“西窗”象征什么?
- A. 旅行
- B. 孤独与思念
- C. 自然风光
- D. 朋友聚会
答案:
- B. 登高
- B. 人生的无常
- B. 孤独与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风光与人生哲理,但更强调豪情与奔放的个性。
- 杜甫《登高》:与《虞美人·其三》有相似的主题,都是对时间流逝与人生无常的感慨,但杜甫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与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