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海上归来
作者: 谢应芳 〔元代〕
海上归来,鬓毛枯似经霜草。薄田些少。茅屋园池小。三子犁锄,三妇供萍藻。村居好。兔园遗稿。是我传家宝。
白话文翻译:
从海上归来,鬓发和胡须都因岁月而显得苍白,像经历了霜打的草一样。我的田地不多,只有几分薄田,茅草屋和小小的园池。三个儿子在耕作,三个妻子在为家庭提供所需的水草。乡村生活真好,兔子的园子里留下了我的诗稿,这便是我传家之宝。
注释:
- 鬓毛:指头发和胡须,常用来形容老态。
- 经霜草:比喻因岁月流逝而显得衰老。
- 薄田:指土地少且贫瘠。
- 茅屋:用茅草搭建的房屋,指简陋的住所。
- 供萍藻:用“供”字形容供给生活所需。
- 兔园:养兔子的地方,寓意生活的乐趣和成果。
- 遗稿:指留下的诗文,表示文学成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应芳,元代词人,以其清新的词风和朴素的情感著称。其作品多描绘乡村生活,表现对自然和家庭的热爱。
创作背景:
《点绛唇·海上归来》创作于诗人经历生活变迁后,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眷恋和对家庭的珍视。经历了海上漂泊的艰辛,回归故土的宁静与温暖,令诗人感受到生活的真谛。
诗歌鉴赏:
本词以“海上归来”为引子,展示了诗人从外界回归乡村生活的心路历程。开篇“海上归来”不仅是对外部世界的告别,更是对内心深处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接着,诗人用“鬓毛枯似经霜草”来形容自己,表明岁月在身上留下的痕迹,深刻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自然的规律。接下来的“薄田些少,茅屋园池小”则表现出一种简朴的生活态度,虽然物质匮乏,但却充满了家庭的温馨与乡村的宁静。
“三子犁锄,三妇供萍藻”,诗人在这句中展现了一幅和谐美好的农村生活画面,儿女们在耕作,妻子们在照顾家庭,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展现了乡村的生活气息。最后一句“兔园遗稿,是我传家宝”更是将诗人的文学情怀与家庭情感融为一体,反映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珍视。
整首词渗透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平凡幸福的歌颂,体现了诗人心中深厚的乡情和对家庭的眷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海上归来:起始句,暗示经历了远行,心中感慨万千。
- 鬓毛枯似经霜草:运用比喻,描绘诗人因岁月流逝而显得苍老的形象。
- 薄田些少,茅屋园池小:描述生活简朴,反映出一种珍惜生活的态度。
- 三子犁锄,三妇供萍藻:展现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与合作,体现乡村生活的温馨。
- 村居好,兔园遗稿:通过兔园的意象,表现乡村生活的乐趣和成就感。
- 是我传家宝:表达对文化和家庭的重视,体现了诗人对乡村的归属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鬓毛枯似经霜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衰老。
- 对仗:在句式上形成对称,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 排比:如“三子犁锄,三妇供萍藻”,形成节奏感,强调家庭的和谐。
主题思想:
此词主要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对家庭的珍视,以及在时光流逝中对生命的感悟,折射出一种平凡而真实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 海:象征着远行与冒险,暗示生活的变迁。
- 鬓毛: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衰老,表现出诗人的人生感慨。
- 薄田与茅屋:代表了诗人简朴的生活,体现出对自然的依赖。
- 兔园:象征家庭的乐趣与丰收,暗示心灵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鬓毛枯似经霜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年轻活力
B. 生活艰辛
C. 衰老无奈
D. 乡村美好 -
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看法是: A. 物质匮乏,生计艰难
B. 和谐美满,乐在其中
C. 远离繁华,孤独寂寞
D. 平淡无趣,毫无生气
答案: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渔舟唱晚》 - 张志和
- 《春夜喜雨》 - 杜甫
诗词对比:
- 谢应芳《点绛唇·海上归来》 vs. 杜甫《春夜喜雨》: 两首诗皆描绘了自然与生活的关系,谢应芳侧重于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家庭的温暖,而杜甫则侧重于自然对生活的滋养与诗人的思考。两者都反映出对平凡生活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李白
- 《元代诗词研究》 - 王明珂
- 《词的魅力》 - 刘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