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点绛唇
原文展示:
未瞑先眠,叶声如雨敲轻幔。
落花庭院。梦逐南云惯。
雁语流天,泪湿红绵满。
谁相伴。寒檠光灿。
夜夜知予叹。
白话文翻译:
我还没有完全入睡就先闭上了眼,窗外叶子的声音像雨点轻轻拍打着轻纱帘幕。
庭院里落花缤纷,梦中我习惯性地追逐南方的云彩。
天边传来雁鸣,泪水湿透了我的红色绵被。
谁能陪伴我呢?寒冷的灯下,亮光闪烁。
夜夜我都为此叹息。
注释:
- 未瞑:未完全入睡。
- 先眠:先闭上眼,指的是即将入睡。
- 叶声如雨:形容窗外树叶摩擦发出的声音,像雨点一样。
- 南云惯:习惯于追逐南方的云彩,表明向往自由或特定的情景。
- 雁语:雁的叫声,象征着思乡或孤独。
- 红绵:红色的绵被,通常用来形容温暖的床铺。
- 寒檠:指寒冷的灯光,檠是灯的古称。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雁语”可以与古代文人对雁的描写联系起来,雁常象征着思乡与离愁,尤其是秋冬季节的归雁,常令诗人感到孤独与惆怅。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唐圭璋,近现代诗人,因其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而受到赞誉。
- 创作背景: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可能与个人生活经历、社会环境及情感状态密切相关。
诗歌鉴赏:
《点绛唇》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开篇“未瞑先眠”就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似乎在暗示诗人正处于一种梦境与现实交织的状态。接下来的“叶声如雨敲轻幔”,通过细节描绘出一种宁静的夜晚,却又透出了一丝孤寂。
“落花庭院”使人联想到春意盎然,但随之而来的“梦逐南云惯”则流露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过往的怀念。雁鸣声的出现进一步加强了诗中孤独的情感,泪湿红绵的意象则揭示了诗人心中难以释怀的情感纠葛。
整首诗在最后一句中以“夜夜知予叹”作结,既是对过去的回忆,也是对未来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未瞑先眠:表达了诗人对睡眠的渴望,暗示内心的焦虑。
- 叶声如雨:通过声音描绘环境,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孤独的氛围。
- 梦逐南云惯:转入梦境,表达对自由和归属的渴望。
- 雁语流天:雁鸣声引发思乡之情,增加情感的深度。
- 泪湿红绵满:表露出深切的情感,表现出孤独与伤感。
- 谁相伴:表达对陪伴的渴望,增添了孤独感。
- 寒檠光灿:灯光的冷清与孤独相呼应。
- 夜夜知予叹:最终以叹息收束,强化了诗歌的情感基调。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叶声”比作“雨”,形象生动。
- 拟人:通过“谁相伴”的提问,传达孤独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对称性,增强了音乐感。
-
主题思想: 诗歌中心思想在于表达诗人对爱情的渴望与对孤独的深切感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内心独白,展现了人对陪伴的需要及对往事的追忆。
意象分析:
- 叶声:象征着宁静与孤独,营造出一种静谧的夜晚氛围。
- 红绵:代表温暖的家与内心的柔情,反衬出孤独感。
- 雁:思乡与离愁的象征,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叶声”形容了什么样的声音?
- A. 风声
- B. 雨声
- C. 鸟鸣
- “泪湿红绵满”中的“红绵”指的是?
- A. 红色的花
- B. 红色的绵被
- C. 红色的衣服
- 本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自由的向往
- B. 对孤独的感慨
- C. 对自然的赞美
- 诗中提到的“叶声”形容了什么样的声音?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李清照的《声声慢》,表达了类似的孤独与思念情感。
- 诗词对比:
- 比较唐圭璋的《点绛唇》和李清照的《声声慢》,两者都表现了女性在情感上的脆弱与思念,但唐圭璋的作品更侧重于夜晚的孤独感,而李清照则更注重对往事的回忆与哀伤。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近现代诗歌研究》
- 《唐圭璋传记与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