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曲》

时间: 2025-01-19 17:36:07

青山千里,沧波千里,白云千里。

行程问行客,更无穷山水。

青史功名都半纸。

念刘郎、鬓先如此。

桃源觅无路,对溪花红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山千里,沧波千里,白云千里。
行程问行客,更无穷山水。
青史功名都半纸。
念刘郎鬓先如此。
桃源觅无路,对溪花红紫。

白话文翻译:

青山延绵千里,沧海波涛千里,白云飘浮千里。
行路的旅人询问旅程,但四周尽是无尽的山水。
青史上的功名不过是几张纸。
回想起刘郎的鬓发,早已如此苍老。
在桃花源中寻觅,却找不到通往的道路,溪边的花儿红紫相间。

注释:

  • 青山千里:形容山脉绵延不绝。
  • 沧波千里:形容海浪浩荡,辽阔无边。
  • 行程:旅途、路途。
  • 问行客:问路的旅人。
  • 青史:指历史上记录的功名。
  • 刘郎:指刘备,常用作表示青年人的形象,或指代故人。
  • 桃源:指桃花源,源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代表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
  • 溪花红紫:溪边的花朵,红色和紫色交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秉忠,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以抒怀见长,风格多样,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创作背景:

《桃花曲》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借助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诗歌鉴赏:

《桃花曲》以自然景观为背景,结合个人情感,展现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开头三句通过描绘青山、沧波和白云,营造出一种辽阔而又孤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广阔天地的感慨和对人生旅程的反思。接下来的“行程问行客”则转向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暗示着对理想的追寻与旅途中的迷茫。青史上成就的功名似乎只是一纸空文,反映出诗人对功名利禄的冷视,强调了人生的短暂和不易。

“念刘郎鬓先如此”一句,既是对过去青涩岁月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苍老。最后一句通过桃花源的意象,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而“对溪花红紫”则让人感受到一种美好而又无法抵达的遗憾。这种既有对美好理想的渴望,又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构成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青山千里:描绘出青山的壮丽和自然的宏伟。
    • 沧波千里:展现海洋的广阔,感叹自然的伟大。
    • 白云千里:进一步强化了自然的辽阔感,似乎无边无际。
    • 行程问行客:旅人寻求指引,隐喻生活中的迷茫。
    • 更无穷山水:强调旅途的漫长和无尽,象征着人生的艰辛。
    • 青史功名都半纸:功名利禄的短暂与虚幻。
    • 念刘郎鬓先如此: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 桃源觅无路:对理想生活的追寻却难以实现。
    • 对溪花红紫:最后的美好意象,却也暗含无奈与失落。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生经历相结合。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比,如“青山”与“沧波”。
    • 象征:桃源象征着理想与归宿。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生活的反思,突显出人在追求理想与面对现实之间的矛盾与无奈。

意象分析:

  • 青山:象征着坚定与不屈。
  • 沧波:代表着变幻莫测的命运。
  • 白云:象征着自由与飘逸。
  • 桃源:理想境界的象征,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溪花:美好的事物,象征着人生的美好瞬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桃源”指代的是: A. 现实生活
    B. 理想的世外桃源
    C. 战乱之地
    D. 诗人的家乡

  2. “青史功名都半纸”意指: A. 功名利禄的珍贵
    B. 功名的短暂与虚幻
    C. 诗人对功名的追求
    D. 历史的重要性

  3. 诗人在诗中对刘郎的描述,主要表达了: A. 对故人的思念
    B. 对个人成就的自豪
    C.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D.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可以将《桃花曲》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进行对比,两者都涉及理想生活的追寻,但《桃花曲》更多地表现出对理想的无奈,而《桃花源记》则展示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实现。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