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辰正月过海子桥望西山晴雪烂然》

时间: 2025-01-06 09:42:02

湖桥柳色已津津,回首西山泼烂银。

天意自知寒不久,并将奇丽作新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湖桥柳色已津津,回首西山泼烂银。天意自知寒不久,并将奇丽作新春。

白话文翻译:

湖边的桥上,柳树的颜色显得格外鲜艳,回头望去,西山上的雪光辉灿烂,犹如泼洒的银子。天意自知寒冷的日子不会太久,很快就会把这奇丽的景色变成新春的美好。

注释:

  • 津津:形容颜色鲜明、湿润的样子。
  • 泼烂银:形容雪光辉灿烂,像是泼洒的银子。
  • 天意:指自然的安排或气候变化。
  • 奇丽:指美丽而奇特的景象。
  • 新春:指春天的到来,象征着新的开始。

典故解析:

此诗虽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常常与生机和希望联系在一起,诗中提到的“新春”暗含了对未来美好的期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清,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表现自然风光和个人情感,语言清新自然,富有灵气。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庚辰年正月,正值寒冬将尽、春暖花开的时节,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对大自然变迁的敏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出冬去春来的美丽过程。开头的“湖桥柳色已津津”,描绘了春意萌动时,柳树已经吐出了新芽,颜色鲜艳,给人以生机盎然的感觉。接着的“回首西山泼烂银”,则描写了西山上的雪光辉灿烂,像是洒下了银子,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展现了冬天的余韵和景致。最后两句“天意自知寒不久,并将奇丽作新春”,则是诗人对未来的展望,表达了一种乐观的态度——寒冷的日子不会持续太久,春天的美丽即将到来。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自然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切期待和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湖桥柳色已津津”:描绘了湖边桥上柳树的颜色,展现出春天的气息。
    • “回首西山泼烂银”:回头望去,西山上的雪在阳光下闪烁,宛如洒下的银子,形成美丽的画面。
    • “天意自知寒不久”:自然的安排让人明白,寒冷的天气不会持续太久。
    • “并将奇丽作新春”:春天将会带来奇丽的景色,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如“泼烂银”形象地描绘了雪的光辉。
    • 对仗工整,如“湖桥柳色”和“回首西山”,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本诗探讨了自然界的变化与生命的轮回,传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及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意象分析:

  • :象征着宁静与生命的源泉。
  • :春天的象征,代表生机与希望。
  • 西山:象征着自然的壮丽与变化。
  • :冬天的象征,代表寒冷与纯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柳树在什么季节开始发芽?
    A. 冬季
    B. 春季
    C. 夏季
    D. 秋季

  2. “泼烂银”指代的是什么?
    A. 夕阳
    B. 雪
    C. 水
    D. 云

  3. 诗中的“天意自知寒不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悲伤
    B. 期待
    C. 愤怒
    D. 无奈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李白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与顾清的《庚辰正月过海子桥望西山晴雪烂然》都描绘了春天的到来,但李白侧重于春光中的个人情感,而顾清则更着眼于自然的变化与美丽。两者都体现了对生命与自然的热爱,但风格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研究》
  • 《诗经与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