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石末公九日见寄》

时间: 2025-01-06 13:17:13

去年见雁思乡里,今岁还乡雁不来。

此地凄凉逢九日,何时清切睹三台。

莞茅夜冷蛩螀急,禾黍秋空鸟雀哀。

辟难无劳效桓景,巢居随处压崔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和石末公九日见寄
作者: 刘基

去年见雁思乡里,
今岁还乡雁不来。
此地凄凉逢九日,
何时清切睹三台。
莞茅夜冷蛩螀急,
禾黍秋空鸟雀哀。
辟难无劳效桓景,
巢居随处压崔嵬。

白话文翻译

去年看到大雁飞过,想念家乡;今年回到故乡,却不见大雁来。这个地方在重阳节时十分凄凉,何时才能清晰地看到三台星?夜晚的芦苇冷得发抖,秋天的天空中,鸟儿们悲鸣哀叫。面对艰难困苦,不必效仿桓景的隐居;四处栖息的生活,随处都有崔嵬的高山。

注释

  • 见雁:指看到大雁,象征思乡。
  • 九日:指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 三台:天上三台星,象征高远之地。
  • 莞茅:指芦苇,象征秋天的冷清。
  • 蛩螀:指秋虫,夜晚鸣叫。
  • 禾黍:指稻谷和黍米,象征丰收与秋意。
  • 辟难:面对艰难困苦。
  • 桓景:指桓景的隐居,桓景是东汉时期的人,因不满时政而隐居。
  • 崔嵬:高耸的山峰,象征压迫与艰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号叔华,浙江义乌人,元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他是明初的重要人物之一,曾为明太祖朱元璋的谋士。刘基的诗歌风格典雅,常以悲愤、怀古等主题见称,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重阳节,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结合当时国家动荡、个人处境的困顿,诗中流露出一种孤独和无奈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重阳节时的凄凉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传达出对故乡的思念及对人生苦短的感慨。开头两句以“雁”作引,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正如大雁的迁徙与季节的更替,暗示了时间流逝的无情。接着,重阳节的到来令诗人感受到一丝凄凉,诗中“此地凄凉逢九日”的描写,增添了节日的孤寂感与沉重感。

“莞茅夜冷蛩螀急”描写了秋夜的寒冷与虫鸣,揭示了秋天的萧瑟和生命的脆弱;而“禾黍秋空鸟雀哀”则通过鸟雀的哀鸣,进一步渲染了悲伤的氛围,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最后两句则表达了面对困苦时的无奈和无助,诗人不愿意效仿桓景的隐居,而是感受到生活的压迫,尽管处境艰难,却依然选择面对。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生活的无奈与对人生的深思,情感真挚而深沉,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去年见雁思乡里:去年见到大雁飞过,触动了思乡之情。
  • 今岁还乡雁不来:今年回到故乡,却发现大雁没有来,暗示孤独。
  • 此地凄凉逢九日:在这个地方,重阳节显得特别凄凉。
  • 何时清切睹三台:希望能在何时看到高远的三台星,象征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 莞茅夜冷蛩螀急:夜晚的芦苇冷得发抖,虫鸣声急促,描绘秋夜的冷清。
  • 禾黍秋空鸟雀哀:秋天的空中,鸟儿哀鸣,表达一种悲伤的情绪。
  • 辟难无劳效桓景:面对困境,没必要效仿桓景的隐居选择,传达出一种无奈。
  • 巢居随处压崔嵬:居住的地方随处都是高耸的山峰,象征着生活的压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鸟雀的哀鸣比作人生的无奈,增强情感表达。
  • 拟人:将“莞茅夜冷”赋予生命,增强了自然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均衡,形成了对比与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深刻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生活的无奈与对人生的思考。诗中充满了悲伤与孤独,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大雁:象征思乡与迁徙,代表着时间流逝。
  • 重阳:传统节日,象征着孤独与岁月。
  • 三台星:象征美好的未来与理想。
  • 蛩螀: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无奈。
  • 禾黍:象征丰收与成熟,也隐含着秋天的离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哪个?

    • A. 中秋节
    • B. 端午节
    • C. 重阳节
    • D. 春节
  2. “何时清切睹三台”中的“三台”指代什么?

    • A. 三座高山
    • B. 三颗星星
    • C. 三个朋友
    • D. 三个地方
  3. 诗人提到的“蛩螀”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鸟
    • B. 一种虫
    • C. 一种花
    • D. 一种草

答案

  1. C. 重阳节
  2. B. 三颗星星
  3. B. 一种虫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故乡的思念,但更加豪放、奔放。
  • 杜甫《月夜忆舍弟》:侧重于亲情与思念,情感细腻而深沉。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在表达思乡情感和人生感悟时,所采用的风格和情感基调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