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偃仰千岩内,超然与世违。
采芝为口食,纫槲作身衣。
瀑水淋苔磴,湫云渍草扉。
閒吟竺仙偈,几度历斜辉。
白话文翻译:
在千山万岭之间,悠然自得,超然物外。
采摘灵芝作为食物,用槲树的皮制作衣服。
瀑布的水淋湿了苔藓的石阶,细雨的云彩浸润着草木的门扉。
我闲吟着竺仙的偈语,在斜阳的余辉中,已几度感受到这一切的美好。
注释:
- 偃仰:指躺卧或坐卧,表示一种闲适的状态。
- 千岩:指众多的山岩,这里可理解为自然环境的壮丽。
- 超然与世违:超脱于世俗,与世俗的纷扰相违背。
- 采芝:指采摘灵芝,这是一种象征长生的植物。
- 纫槲:用槲树的皮编制衣服,体现了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瀑水:指从高处流下的水,形象生动,表现自然的美。
- 淋苔磴:苔藓覆盖的石阶,被水淋湿,增添了诗的生动感。
- 湫云:指细小的雨云,渗透到草木之间。
- 竺仙偈:竺仙是道教的一个人物,偈是诗歌的一种,强调了修道的文化。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行端,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自然、道教思想为主题,风格清新脱俗。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元代,时值社会动荡,诗人选择隐居山林,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安宁。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厌倦。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隐士的理想生活:在千山万水之间,采摘灵芝,编制衣物,沐浴在瀑布的清泉和细雨的滋润之下。这种生活不仅是对自然的向往,更是一种对心灵的追求。诗人通过“闲吟竺仙偈”来表达他对道教哲学的认同,强调了内心的宁静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整首诗的语言清新自然,意象丰富,营造出一种和谐、宁静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偃仰千岩内:在千山万岭中自在地躺卧。
- 超然与世违:与世俗生活相隔绝,保持一种超然的态度。
- 采芝为口食:采摘灵芝,作为食物,体现了对自然的依赖。
- 纫槲作身衣:用槲树的皮制作衣服,表现简朴生活。
- 瀑水淋苔磴:瀑布水流冲刷着苔藓覆盖的石阶,描绘自然美景。
- 湫云渍草扉:细雨的云彩滋润着草木,增添了诗的生动感。
- 閒吟竺仙偈:闲暇时吟诵道教经典,体现了精神追求。
- 几度历斜辉:在斜阳的余辉中,感受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生活结合,寓意深刻。
- 对仗:前后句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运用自然元素(如水、云、草)表现诗人的心境。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展现了对清净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千岩:象征自然的壮丽和超然。
- 灵芝:象征长生、健康的生活方式。
- 瀑水与湫云:代表自然的灵动与生机。
- 竺仙偈:代表道教的哲学思想和精神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偃仰千岩内”描绘的是怎样的生活状态?
- A. 忙碌的城市生活
- B. 悠然自得的隐士生活
- C. 追逐名利的生活
-
诗人采摘灵芝的意图是什么?
- A. 寻求长生不老
- B. 作为营养丰富的食物
- C. 体验自然的乐趣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诗词对比:
- 行端的隐逸与王维的山水诗相似,但王维更强调自然景色的描绘,而行端则更关注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两者在风格上互有交融,却又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行端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道教文化与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