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别鲁道源》

时间: 2025-01-19 20:02:16

三年奔走荒山道。

喜说苕溪好。

苕溪秋水漫悠悠。

载将离恨上杭州。

干戈未已身如寄。

安乐知何处。

青溪溪上钓鱼矶。

纵使无鱼,还有蟹螯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虞美人 别鲁道源
三年奔走荒山道。
喜说苕溪好。
苕溪秋水漫悠悠,
载将离恨上杭州。
干戈未已身如寄,
安乐知何处。
青溪溪上钓鱼矶,
纵使无鱼,还有蟹螯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经历三年的奔波,流浪于荒山道路,近日听闻苕溪的美好景致,心中感到喜悦。苕溪的秋水缓缓流淌,承载着离别的愁苦,漂流向杭州。战乱未已,身心如寄,安宁的去处又在哪里呢?在青溪的钓鱼矶,纵然没有鱼,但蟹的钳子却是肥美的。

注释:

  • 苕溪:指的是浙江的苕溪,因其自然风光而闻名。
  • 漫悠悠:形容水流的缓慢与悠闲。
  • 载将离恨:承载着离别的愁苦。
  • 干戈:指战争和武器。
  • 身如寄:形容漂泊不定的状态。
  • 钓鱼矶:钓鱼的地方,表示一种悠闲的生活方式。
  • 蟹螯肥:指蟹的钳子丰满,暗含丰收与满足的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何景福是元代的一位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他的诗作常带有对社会现状的思考与个人情感的抒发。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诗人经历了长时间的旅途后,内心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离别的愁苦,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虞美人 别鲁道源》以典雅的语言与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在动荡年代的内心世界。诗的开头“三年奔走荒山道”,便直入主题,表现了诗人长时间的漂泊与艰辛,带有一种苍凉感。接下来的“喜说苕溪好”,则用对美好自然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美好的期盼与向往。

“苕溪秋水漫悠悠,载将离恨上杭州”一句,既描绘了自然的宁静,又蕴含了离别的痛楚,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尤其是“安乐知何处”,更是道出了在社会动荡中对安宁生活的渴求。

后半部分的“青溪溪上钓鱼矶,纵使无鱼,还有蟹螯肥”,则用钓鱼和蟹象征着生活的乐趣与希望,尽管在艰难的环境中,依然能够找到一些满足与乐趣。整体而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与情感,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活境的思考,具有深刻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年奔走荒山道。”:开篇即表明了诗人三年来的艰辛旅程,荒山道象征着艰难困苦。
  • “喜说苕溪好。”:在艰辛的旅途中,诗人听闻苕溪的美好,心中感到一丝喜悦。
  • “苕溪秋水漫悠悠,载将离恨上杭州。”:描绘了苕溪的秋水流淌,寓意着离愁别恨的流动与漂泊。
  • “干戈未已身如寄。”: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无奈与身心寄托的漂泊感。
  • “安乐知何处。”:反映了对安宁生活的思考与渴求。
  • “青溪溪上钓鱼矶,纵使无鱼,还有蟹螯肥。”:通过钓鱼的意象,传达出诗人对生活乐趣的追求,即使在困境中也能找到一丝满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身如寄”比作漂泊不定,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无奈。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具有对仗工整的特点,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生活的渴求以及在动荡中仍然保持的乐观态度,传达出一种矛盾而又深刻的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苕溪:象征自然的美好与诗人的向往。
  • 秋水: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离愁别绪。
  • 钓鱼矶:象征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
  • 蟹螯:暗示丰收与满足,传达出小确幸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经历了多少年的奔波? A. 一年
    B. 三年
    C. 五年

  2. 诗中提到的“苕溪”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浙江
    B. 湖南
    C. 四川

  3. “干戈未已身如寄”中的“干戈”指的是什么? A. 和平
    B. 战争
    C. 收成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春望》:反映了动乱时代中的忧国忧民情怀。

诗词对比

  • 比较何景福与李白的诗风:何景福的诗更加细腻,反映个人情感;李白则更为豪放,表现大气磅礴的情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词选》:对元代诗词进行系统的总结与分析。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对古典诗词的整体风格与技巧进行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