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行》
时间: 2025-01-04 08:47:07意思解释
淮安行
作者: 刘迎 〔金朝〕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淮安城壁空楼橹,风雨半摧鸡粪土。
传闻兵火数年前,西观竹间藏乳虎。
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
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
迩来户口虽增出,主户中间十无一。
里闾风俗乐过从,学得南人煮茶吃。
青衫从事今白头,一官乃得西南陬。
宦游未免简书畏,归去更怀门户忧。
世缘老矣百不好,落笔尚能哦楚调。
从今买酒乐升平,烂醉歌呼客神庙。
白话文翻译:
淮安的城墙上空荡荡的楼阁和楼橹,在风雨中已破败得几乎只剩下一堆鸡粪土。听说几年前这里经历了战火,西边的竹林中藏着乳虎。如今这座井邑依然荒凉,居民的生计仅靠集市买卖。马军和步军常常来往,南方和北方的客商在这里交易。最近虽然户口有所增加,但主户之间十户中几乎没有一户是完整的。街坊的风俗和睦相处,人们学会了南方人煮茶喝。曾经身穿青衫的我,如今已白头,做官的机会终于得到了。身为宦官,难免对简书感到恐惧,归家后更是对门户的忧虑。世事已然如此,真是百般不如意,然而落笔仍能吟唱楚调。从今以后,我只愿买酒享受太平,醉酒后在神庙中高歌呼喊。
注释:
- 淮安城壁: 指淮安的城墙。
- 鸡粪土: 形容城墙的破败。
- 乳虎: 意指幼虎,象征危险。
- 榷场: 交易市场。
- 青衫: 指年轻时的装束。
典故解析:
- 兵火: 指战乱,影响了民生与城镇的繁荣。
- 楚调: 指一种古老的音乐风格,表达了诗人的乡愁和对过去的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迎,金朝诗人,生活在战乱时期,作品多描绘社会现实和个人的感慨,风格直白。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金朝时期,淮安经历了兵火后的荒凉,诗人通过个人经历反映了战乱对百姓生活的影响。
诗歌鉴赏:
《淮安行》是一首描绘淮安城在战火后荒凉景象的诗作。诗中通过对城墙的描写,展现了曾经繁华的淮安如今的凋零,令人心生惋惜。诗人用生动的意象,如“鸡粪土”,形象地反映了城镇的破败和荒凉。接着,诗人提到西边竹林中藏乳虎的传闻,暗示了战乱带来的危险和不安。诗中还描绘了居民的生计状况,反映出战后经济的萧条和人们的无奈,尤其是“主户中间十无一”一句,直观地传达了艰难的生活。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自述青衫已白头,表达了个人的无奈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终以“从今买酒乐升平”结束,展现了对未来的期许,虽然生活艰难,但仍希望在平静中寻找快乐。全诗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故土的深切眷恋和对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淮安城壁空楼橹”: 描述城墙的空旷和破败,暗示历史的沧桑。
- “风雨半摧鸡粪土”: 形象描绘了风雨侵蚀后的景象,生动且具象。
- “传闻兵火数年前”: 引入背景,暗示战争的影响。
- “迄今井邑犹荒凉”: 指出战后的荒凉景象。
- “居民生资惟榷场”: 反映生计来源的单一和艰辛。
-
修辞手法:
- 比喻: “鸡粪土”比喻城镇的荒凉。
- 对仗: “马军步军自来往”通过对仗增强了音乐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淮安的荒凉景象,表达了对战乱的痛苦回忆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无奈。
意象分析:
- 城墙: 象征历史的沧桑与繁华的消逝。
- 乳虎: 代表战乱带来的危险和不安。
- 青衫: 象征年轻时代的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鸡粪土”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 A) 繁华的市场
- B) 破败的城墙
- C) 美丽的风景
-
诗中提到的“乳虎”暗示了什么?
- A) 安全
- B) 战乱的危险
- C) 繁荣的生活
-
诗人希望未来的生活是怎样的?
- A) 继续战斗
- B) 享受太平生活
- C) 回到过去
答案:
- B) 破败的城墙
- B) 战乱的危险
- B) 享受太平生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反映战乱带来的忧愁与对国家的思考。
- 白居易的《琵琶行》: 描绘人生的无奈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词对比:
- 《春望》与《淮安行》: 两者都反映了战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但《春望》更侧重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淮安行》则更多表现个人的遭遇和对未来的渴望。
参考资料:
- 《金代诗人刘迎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的历史与解读》
- 《古诗词鉴赏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