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王正月》
时间: 2025-01-19 19:46: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将平国而反之桓。曷为反之桓?桓幼而贵,隐长而卑。其为尊卑也微,国人莫知。隐长又贤,诸大夫扳隐而立之。隐于是焉而辞立,则未知桓之将必得立也且如桓立,则恐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適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内容是关于一个君王的元年、春季的开始、以及王者的称呼等问题。诗中提到“元年”指的是君王的第一个年头,“春”是每年的开始。诗中提到的“王者”指的是文王。诗中解释了为什么先提到王再提到正月,因为这是“王正月”,意味着大一统。诗中还提到了公为什么不直接说即位,是为了成全公的意愿。公的意愿是要平定国家并让位给桓。诗中解释了为什么要把位子让给桓,因为桓虽然年幼但地位高贵,而隐虽然年长但地位较低。诗中还提到了隐的贤能,以及为什么隐不应该被立为君王,因为立君王是根据长幼而不是贤能,立子是根据贵贱而不是长幼。最后,诗中解释了桓为什么高贵,因为他的母亲高贵,而母亲的高贵是因为儿子的高贵。
注释:
- 元年:君王的第一个年头。
- 春:每年的开始。
- 王者:指文王。
- 王正月:指王的第一个月,意味着大一统。
- 公:指某位贵族或君王。
- 即位:登基成为君王。
- 成公意:成全公的意愿。
- 平国:平定国家。
- 反之桓:让位给桓。
- 桓幼而贵:桓虽然年幼但地位高贵。
- 隐长而卑:隐虽然年长但地位较低。
- 扳隐而立之:推举隐为君王。
- 立適以长不以贤:立君王是根据长幼而不是贤能。
- 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子是根据贵贱而不是长幼。
- 母贵:母亲高贵。
- 子以母贵:儿子因为母亲的高贵而高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公羊高是先秦时期的著名学者,他的作品主要涉及政治、历史和哲学。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政治斗争和继承问题有关,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君王继承制度的看法和争议。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为了解释和阐述君王继承制度的原则和逻辑,以及在特定情况下如何处理继承问题。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君王元年的解释,引出了关于君王继承制度的讨论。诗中通过对“元年”、“春”、“王者”等概念的解释,展示了当时社会对于君王地位和继承的重视。诗中的逻辑清晰,通过对隐和桓的对比,强调了长幼和贵贱在继承制度中的重要性。诗中的语言简洁明了,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释,传达了深刻的政治和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解释了“元年”的含义,即君王的第一个年头。
- 春者何?岁之始也。:解释了“春”的含义,即每年的开始。
- 王者孰谓?谓文王也。:解释了“王者”的含义,即指文王。
- 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解释了为什么先提到王再提到正月,因为这是“王正月”,意味着大一统。
- 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解释了“王正月”的含义,即大一统。
- 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解释了公为什么不直接说即位,是为了成全公的意愿。
- 何成乎公之意?公将平国而反之桓。:解释了公的意愿,即平定国家并让位给桓。
- 曷为反之桓?桓幼而贵,隐长而卑。:解释了为什么要把位子让给桓,因为桓虽然年幼但地位高贵,而隐虽然年长但地位较低。
- 其为尊卑也微,国人莫知。:解释了尊卑的微妙,国人并不清楚。
- 隐长又贤,诸大夫扳隐而立之。:提到了隐的贤能,以及诸大夫推举隐为君王。
- 隐于是焉而辞立,则未知桓之将必得立也且如桓立,则恐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解释了隐为什么辞立,以及如果桓即位可能出现的问题。
- 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总结了隐的立位是为了桓的立位。
- 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適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解释了为什么隐不应该被立为君王,因为立君王是根据长幼而不是贤能,立子是根据贵贱而不是长幼。
- 桓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解释了桓为什么高贵,因为他的母亲高贵,而母亲的高贵是因为儿子的高贵。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隐和桓的对比,强调了长幼和贵贱在继承制度中的重要性。
- 逻辑推理:通过逐句的逻辑推理,展示了继承制度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关于君王继承制度的讨论,强调了长幼和贵贱在继承制度中的重要性,并通过具体的例子展示了如何在特定情况下处理继承问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元年:象征君王的开始。
- 春:象征每年的开始。
- 王者:象征君王的地位。
- 王正月:象征大一统。
- 公:象征贵族或君王。
- 即位:象征登基成为君王。
- 平国:象征平定国家。
- 反之桓:象征让位给桓。
- 桓幼而贵:象征年幼但地位高贵。
- 隐长而卑:象征年长但地位较低。
- 扳隐而立之:象征推举隐为君王。
- 立適以长不以贤:象征立君王是根据长幼而不是贤能。
- 立子以贵不以长:象征立子是根据贵贱而不是长幼。
- 母贵:象征母亲高贵。
- 子以母贵:象征儿子因为母亲的高贵而高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元年”指的是什么? A. 君王的第一个年头 B. 每年的开始 C. 文王的第一个年头 D. 春季的开始
-
诗中提到的“王者”指的是谁? A. 文王 B. 隐 C. 桓 D. 公
-
诗中解释了为什么先提到王再提到正月,因为这是什么? A. 王正月 B. 大一统 C. 君王的开始 D. 每年的开始
-
诗中提到的“公”为什么不直接说即位? A. 为了成全公的意愿 B. 因为公不愿意即位 C. 因为公年幼 D. 因为公地位低
-
诗中解释了为什么要把位子让给桓,因为桓虽然年幼但地位高贵,而隐虽然年长但地位较低。这句话的逻辑是什么? A. 立君王是根据长幼而不是贤能 B. 立君王是根据贵贱而不是长幼 C. 立君王是根据贤能而不是长幼 D. 立君王是根据长幼而不是贵贱
答案:
- A
- A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秋公羊传》:与这首诗相关的作品,涉及类似的政治和历史问题。
- 《左传》:另一部先秦时期的经典著作,涉及类似的政治和历史问题。
诗词对比:
- 《春秋公羊传》与《左传》:这两部作品都涉及类似的政治和历史问题,但风格和侧重点有所不同。《春秋公羊传》更注重解释和阐述,而《左传》更注重叙述和分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春秋公羊传》:了解先秦时期的政治和历史问题。
- 《左传》:另一部先秦时期的经典著作,涉及类似的政治和历史问题。
-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了解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演变和发展。